随着规划方案的发布,落户青岛高新区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项目再次集聚人们的目光。作为青岛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动能,这一项目将充分发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科优势,与青岛在健康养生、康复医疗、医养结合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建成后,将成为传承、发展和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的 “城市客厅”,成为促进中医药学科研究交流、学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该项目由青岛高新区建设局建设,位于高新区丰和路以东、田海路以南、规划十八号线以西。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113500平方米,二期建设规模为46340平方米,主要单体包括教学楼、科研楼、图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本科生公寓、研究生公寓、留学生公寓、食堂、中医药传承基地等。建筑密度为19.3%,容积率为1.2,停车位283个,其中地上111个,地下172个。
项目总体设计基于中医学说“万物归一”、经络与气和谐互通的理念,将公共区域集合在一个圆环建筑围合的开放空间中,以中心圆环为核心,通过合理的流线将对外交流、科研实验、生活配套和健身运动四大板块相互连通,同时保持各功能组群都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绿化空间。
2018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先期入驻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园区建成了2844平方米一期办公区,主要开展中医药、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目前我们已经有一款比较成熟的产品进入市场。”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技术负责人侯林告诉记者。他们推出的首款产品是由中药药材以黄酒为载体制作的一款保健酒,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研发团队的独有配方制作,目前已推向市场。此外,还推出了护肤品系列、中医“膏方”与“经方标准化颗粒”系列、预防感冒的中药颗粒剂和治疗便秘的胶囊剂等产品,“我们以技术入股方式实现了干细胞贮存与复苏利用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完成了中药护肤品研究与小试,将以技术入股或授权生产的方式实现成果转化。今年青岛中医药科学院计划实现6项成果转化,后续还将开展中医外治新材料、脉诊仪、海洋中药、中医人工智能装备等的研发转化。”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研究院院长田景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