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以“汇聚全球智力,助推青岛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举办。围绕“融汇中西、广泛交流,精准对接、突出实效”的原则,设有专家建言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产学研项目洽谈会等活动板块,对接充分、效果突出、亮点纷呈。
“蓝洽会”作为青岛市委、市政府以“融合国际人才智力、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为目标搭建的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平台,始办于2001年,经过18年的培育、实践,已成为中国北方城市集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知名平台,是海内外人才关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了解青岛人才项目需求、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引才品牌
集聚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
人才盛会,群贤毕至。本届“蓝洽会”是青岛处在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面向海内外举办的一场求贤聚智的盛会。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重要指示精神,抢抓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双招双引”等15个攻势,青岛市充分发挥平台思维做乘法,整合重点招才引智活动资源,于今年9月起开展“青岛英才季”活动,通过密集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更好集聚各类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实现价值倍增,形成招才引智强大攻势。
经多轮筛选,本届“蓝洽会”最终邀请11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会,其中博士学历占总人数的71%。一批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美国宇航局航空研究院、加拿大皇家科学院、乌克兰科学院等世界知名院校、科研单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望引进到青岛,其中包括来自丹麦和新西兰的3名海外院士。
作为有特色、高层次、国际化、影响大的集聚海外高端人才的活动品牌,中国青岛“蓝洽会”生于青岛,成长于青岛,经过18年的精心培育、摸索实践,已成为中国北方集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知名平台。过去5年来,青岛市借助“蓝洽会”平台,共吸引3500多名海外留学人才报名参会,直接吸引800多名高层次人才“留下来”创新创业。
这些人才以先进的理念、全新的商业模式,积极投身创业的大潮,创办高科技企业300余家,涌现出尹学军、张大刚、马书根等一大批优秀创业者,成为青岛市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早年留学德国的尹学军说:“‘蓝洽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帮我圆了回国创业梦,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尹学军在青岛成立了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带领科研团队,坚持科技创新,研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力、轨道交通、建筑与桥梁领域,包括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工程中。他发明的钢弹簧浮置板技术,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全国28个城市300多公里的线路运营,保护着地铁沿线学校、医院、科研机构以及千家万户居民免受地铁振动干扰,避免振动噪声扰民和改线拆迁损失900亿元以上。
通过“蓝洽会”引进的海外人才,又以团队带入、直接合作、推荐来青等多种形式,间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余名。一大批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地位的先进技术、高端项目落户青岛,有效丰富了青岛的创新人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