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经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六稳”“六保”工作。
今年1-5月以来,上海市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超过400项,总投资约6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28家。在重大产业项目带动下,1-5月上海市工业投资完成452.6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395.6亿元,同比增长20.8%。上海将继续立足自身优势、大胆开拓,为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量”调控 落实落细防疫物资保障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上海市经信委分门别类紧急建立了市、区、企业三级应急物资生产响应网络,协同联动、“五量”调控,重点物资生产供应取得重要突破。
一是多措并举盘整存量,为全市重点企业协调外省市供应链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协调本市玉川卫生用品、上海诚格等企业非重点疫区员工提前回沪,保障物资生产;为54批次企业涉及的110次车辆办理运输通行证。
二是开源挖潜提高增量,加快重点企业应急技术改造、转产改产、挖掘潜能,35个应急技改项目加快实施。口罩日产能实现快速提升;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产品从零开始组织生产,5家企业生产的医用防护服、隔离衣,最高日产能可达2.3万件医用防护服、8万件隔离衣。
三是调剂互助用好变量,加强与各地紧缺物料资源整合、产能互补。推进协调上汽大通紧急生产负压救护车,累计向全国20多个省市供应355台,其中向湖北抗疫救护一线交付217台,互帮互助有效保障紧缺物资供给。
四是严格认证把控质量,联合市药品监管、卫生监督等部门,加强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协调解决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事项,严控企业防疫用品质量,展现上海制造品质。
五是因需而动扩充流量,联合市卫健委、市商务委等部门和企业集团,分类制定医用、民用物资生产供应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市经信委9支驻区工作组蹲守重点企业,督导生产、盘点供货,指导生产纳米新材料可重复使用口罩等。
加强统筹 复工复产复市稳步协调推进
上海市经信委积极承担市复工复产复市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按照“管行业、行业管,管系统、系统管,管单位、单位管”的原则,加强对全市复工复产复市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推进信息沟通共享,形成问题发现—解决—反馈—督查的闭环,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动态调整、逐步推进,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一是建立市领导走访企业制度、深入基层一线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全市开展领导干部集中走访企业工作,制定了《领导干部集中走访企业实施办法》。市四套班子带头,深入园区、楼宇、车间、工地,召开政企圆桌会和企业座谈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和面临问题,支持帮助企业战胜疫情渡过难关。全市建立走访日报及周报制度,相关部门及各区积极走访企业,跟踪企业诉求的办理、跟踪和反馈情况。
二是加强分级分类精准引导,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从疫情期间抓应急物资的“小生产”,转向抓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和经济运行发展的“大生产”。按照国务院对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的最新指南,先后发布6个版本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引。各条线编制“一行业一指引”,已出台147个行业规范指引。
三是聚焦瓶颈难点助企纾困,推动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在全国第一批制定发布上海市“28条”支持服务企业的政策,出台7个相关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国家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预计今年为企业减负约530亿元;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的时间、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等,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120多亿元。减免中小企业房租,上海市国有企业减免房租计划将惠及近7万户中小企业,46家在沪央企减免计划将惠及近3500多户中小企业。
四是积极协调复工复产存在的问题,及时回应解决企业诉求关切。依托“市重点保障企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创新用工模式,着力解决用工需求失衡问题。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复工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方便,帮助关键核心岗位的员工提前返岗;制定“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应急贷”专项服务方案,预计增加小微企业流动贷款20亿元;协调商业银行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安排300亿元专项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