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的公共服务领域能否实现一体化尤为关键。公共服务是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最为复杂、任务量最大、最亟待破解的领域。《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的要求。为更好实现长三角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提供重要支撑。大数据驱动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内在机制。大数据驱动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大数据驱动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需求响应机制。二是大数据驱动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与递送机制。顺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与现实需求,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充分发挥大数据驱动效应。
南京出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
近日,南京市发布《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南京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和应用示范先行区。培育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的领军型企业30家,集聚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300家,全市人工智能软件、产品和服务等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000亿元。
着力建设5个左右AI+行业创新平台,组织实施30个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形成10个左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着力打造1-2个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区。到2025年,南京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主要领域得到深度融合和应用,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5000亿元,人工智能竞争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为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城市。
上海徐汇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7 年,上海徐汇区率先提出打造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的新地标和核心区的 AI 发展愿景,聚力推进“四个新”:率先制定AI新战略;重点推出双T新载体;参与创办对话新平台;全力打造产业新生态。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抢下了先手棋,徐汇更聚力于后续力,打造“四个最”,实现“从有到优”的新跨越。一是最精准高效的AI生态,打造最适合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加速集聚的制度供给试验田。二是最开放创新的AI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共同体,加快提升AI基础能力。三是最高端集聚的AI产业,放大AI“赋能百业”效应,力争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四是最智慧共享的AI城区,推动城市治理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跃升。
打造产业项目“聚集地” 共同推动栖霞、深圳两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7月30日,“融合共生 智见未来”南京(栖霞)人工智能深圳推介会在深圳举办。栖霞与深圳有着广泛深厚的合作基础,华侨城、腾讯、大疆等一大批深圳知名企业投资栖霞,在科创、文旅、金融等方面全方位合作。栖霞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生表示,栖霞人工智能产业地标已雏形初显,营商环境全国领先,人工智能产业在栖霞发展具有独特优势。中国(南京)智谷已成为南京乃至江苏区域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科研创新能力最强、综合配套环境最优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在人工智能领域,两地同样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潜力。本次活动上,中国(南京)智谷建设推进办与深圳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动两地及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