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11月12日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浦东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其中第一条就是,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总书记要求浦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总书记对浦东的要求,也是对上海的要求。上海未来必须在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下狠功夫、用笨功夫、花大功夫。
近期召开的上海市委季度工作会议指出,要在把握上海经济特征中不断增创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其中,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摆在“五型经济”首位,是对中央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必然要求。
上海提出“五型经济”的背景
市委提出上海要大力发展“五型经济”有三大主要背景: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展开。以数字和智能为内核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会从根本上颠覆产业的传统形态,也会催生许多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二是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加速形成。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传统产业边界被打破,新的体系和系统纷纷新建或重构,已经无法再用传统的产业概念来描述新的产业融合形态。三是我国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大循环意味着各地要进行功能分工,具体到产业上就是改变过去各地自己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方式,而是在国内构建完整而开放的产业链,各地要在产业链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这样几个背景下,上海产业该如何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六大支柱产业,这是从产业方向的角度看;而从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视角,由于产业形态和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话语体系已经不能准确指导未来,上海产业发展该围绕哪些环节?而市委“五型经济”的提出,为上海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上海的经济地位、资源禀赋,依托上海“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上海未来就应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流量型经济。
创新型经济的内涵
与“创新型经济”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创新经济”,前者是一个小概念,后者是一个大概念。
“创新经济”概念最早出现在由美国麻萨诸塞州(简称为麻州)科技合作组织发布的《麻州创新经济指数》报告(Index of the Massachusetts Innovation Economy,1997年开始年度发布)。该报告提出创新经济的核心内涵为:经济各要素在各个层面上开展的创新活动构成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企业家才能的发扬。由此可以看出,创新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发展模式。随后,创新经济开始出现在一些权威机构的咨询报告中。相关专家学者归纳出创新经济主要标志为:高比例的知识资本投资、高频度的创业活动、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创新经济是与互联网数字时代相伴而生的,并将伴随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所有领域的深度融合而持续深化。
市委提出的创新型经济,作为“五型经济”中的一个,显然不是指创新经济这个大概念,尽管上海正在加快从服务经济转向创新经济。上海要发展的创新型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具有引领策源作用,一个是具有指数级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