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杨浦经济迈上新台阶、双创取得新成就、民生取得新突破。一系列发展成就背后,是杨浦始终将人才战略作为第一战略,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
日前召开的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上海要努力在人才强国雁阵格局中发挥“头雁效应”,使人才资源更好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使人才优势更好成为城市软实力的显著标志。
12月2日,以“产教融合,共谱人才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人民城市,海聚英才”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将正式举办。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厚植双创优势,领跑人才战略的“杨浦方案”呼之欲出。
先手棋:双创引领,打响品牌
双创引领,是杨浦人才战略的一招“先手棋”。
长阳路1687号,一度沉寂的万人纺织厂,如今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在这里起步他们的创业,在线新经济企业在这里集聚,时尚界把这里当作新品发布的秀场,高校在这里设立最前沿的研究机构。长阳创谷新旧动能转换的背后,是杨浦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生动写照和务实担当。
立足高起点,迈向世界级科创高地,杨浦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了人才战略。今年印发的《杨浦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把杨浦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创新创业重要节点区域,杨浦高层次人才优势、人才创新创业“软实力”将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规划》还明确,杨浦区将依托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长板优势,以“双创杨浦”品牌打造为中心,推进人才、技术、资本、项目、平台一体化发展,着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能级。依托“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的先发优势,杨浦还将聚焦直播经济、内容产业、内容科技等新产业(300832)体系培育,加速推动在线文旅、在线娱乐、在线媒体、在线教育等新经济领域相关产业人才集聚储备,着力形成全市乃至国内在线新经济产业人才高地。
预计到2025年,杨浦区大专以上人才将达到45.6万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8%。
高起点:产教协同,“三城”融合
厚植丰富的高校资源和双创平台,杨浦人才战略的起点高,后劲足。
如何进一步盘活区域内的国内“顶流”高校资源,把高校、科研、产业的各项优势融合起来?在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一周之后举办的“人民城市,海聚英才”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将给出答案。
论坛除了邀请国内高校负责人和企业家共话产教协同前沿话题之外,还会启动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包括发布《上海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签约、揭牌“海聚英才杨浦在线新经济未来人才实验室”。
人才供给方面,杨浦还将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对接,深化校企合作,鼓励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
在线新经济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领域。作为上海在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杨浦计划到2025年,引进、培育、发展30家以上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即将在论坛现场揭牌的“海聚英才杨浦在线新经济未来人才实验室”将尝试开辟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促进高校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为在线新经济培育注入新动能。
杨浦还计划以在线新经济龙头企业为依托,深度参与“引企入教”改革。下一步,杨浦将鼓励在线新经济龙头企业的专家和产业导师在高校开设专业课程,推动教学资源、培养平台、专家师资共享。
杨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杨浦将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促进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进一步点燃创新之火,点亮创业之光,点开创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