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毕业季至今,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已趋白热化,凸显出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格局和思维的深刻转变。然而,轰轰烈烈的人才争夺战余波未了,不少地方已经出现新问题:恶性竞争、引进人才冲击城市公共资源、新老市民情绪对立等新苗头频现。
此外,随着“战火”的蔓延与升级,人才的关注焦点已经更多地从户籍和住房转向当地产业发展以及区域增长潜力方面。可以预测,目前的“抢人大战”不能做一锤子买卖,而是要打一场留住人才的持久战,一场决定各大城市未来和经济版图重塑的持久战。
近日,半月谈编辑部组织多路记者深入“鏖战”的部分城市,对“抢人大战”余波进行深度再观察,以期解析人才争夺战背后的焦点与困境,探寻引才留才之良方。
新版“抢人大战”凸显城市高维竞争
“这些城市在拿命欢迎你”“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给不到”,从近期的情况看,全国多地打响的“抢人大战”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人才战”正演变成“焦土战”。西安市2018年以来的第40万名新市民刚刚落户,天津市在一天之内收到超过30万件的落户申请,零门槛落户、优惠房价、人才补贴……各地频频祭出大招。
从抢人到抢人才,从争人力到争智力,新一轮“抢人大战”凸显城市的高维竞争。但在火爆落户潮的背后,是多个城市房价攀升、公共资源短缺、就业岗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新引进人才如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如何在“人口冲击”下继续安居乐业,已引起人们的讨论与思考。
1 各地抢人才频频祭出大招
给钱、给房、给户口,“抢人大战”风起云涌,各地收获颇丰,将大量人才收入怀中。
今年第一季度,西安市市外迁入共244978人,其中博士以上392人,硕士研究生6689人,本科74960人,大专50233人,中专、技校17796人,其他人才引进9851人。对比2017年第一季度,西安的落户人口数同比增长近10倍。
在武汉,2017年实现大学毕业生留下创业就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大学毕业生留汉创业就业已近10万人。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在这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中,城市管理者的角色在无形中发生着改变:西安、成都、长沙、郑州、南京、石家庄、厦门、杭州等城市都出台了“保姆式”的留人政策,从落户到住房,从生活补贴到创业资金,一揽子的优惠政策对人才极具吸引力。
落户政策曾是阻碍人才自由流动的一个主要障碍,方便人才落户成为各个城市向人才敞开的第一扇大门。天津的“海河英才”计划在人才落户上改革力度较大。石家庄的人才落户手续相当便捷,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及高校毕业生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办理落户手续,公安部门即报即批、当日办结。而作为大学生最为集中的城市,武汉实行几乎零门槛落户,推行“社区公共户”“人才住房券”等制度。
在当前房价高企、购房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以房引才”可谓是诚意满满、切中要害。例如,郑州首次购房补贴政策,博士10万元,硕士5万元,本科毕业生2万元。此外,各个城市还提供面试、生活等各类补贴,体现了城市在细微之处的温暖和关怀。例如,厦门对符合条件的人才按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发放生活补贴。
此轮“抢人大战”与过去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抢的“人”不同。过去各地抢工人,抢的是人力,而此次抢人才,抢的是智力。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才红利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更重要的要素,特别是高端人才将有效引领城市的跨越发展和创新发展。在未来,一个城市如果集聚到最顶尖的人才,就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
武汉市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共有8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20万人,占城市人口总量比例超过10%。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留住大学生,改善城市人口结构,提升城市人口高学历、高素质群体比例,积攒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希望。
河南省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认为,此轮“抢人大战”是对城市的整体提升。例如,郑州有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越来越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参与。但郑州目前只对本省人才有吸引力,对省外人才吸引力较弱。因此,此轮“抢人大战”中,郑州瞄准的是高层次人才,以此来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形成人才和发展的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