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各城区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转型促省会提升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7-08-08
167

  刚刚召开的市委十届二次全会,为全市上下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聚焦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经济发展正在平稳回升,上半年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创新主体培育全省第一。我市经济呈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面对成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省会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依然存在,“三高一低”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居高不下,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工业经济受环保倒逼等因素影响低位运行,返回合理区间任重道远。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审时度势,提出全市要知难而进、乘势而上,在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振兴实体经济和提升产业档次水平上精准发力、强力攻坚,重点解决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布局、主体、动力、平台载体、路径和导向机制等问题,多措并举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厚植省会发展新优势。

  实施创新驱动为导向的产业政策。以出台《石家庄市重点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提升规划》、《石家庄市落实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为契机,充分发挥省会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优势,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与雄安新区融合发展、错位发展,打造雄安新区创新技术转化首选地。继续加强科技合作。加强与上海、深圳等地在行业前沿的企业联系,吸引来石家庄转化技术、扩大生产,把先进技术转化为我们的立市产业。强化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依托“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转化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培育建立一批实体化、资本化、国际化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联盟等新型研发组织,构建“研究所+技术平台+工程中心+孵化转化中心”四位一体的新型创新创业平台。全力以赴引进各类产业人才。认真落实《石家庄市人才绿卡管理办法》和《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响应式的服务,打造全省人才高地。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一核、三城、多集群”的思路,对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进行战略布局。主城区以“金融保险、现代商贸、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为重点发展都市经济;高新区、正定新区、鹿泉区以“医药、创新、电子”为依托聚集产业发展;其他县(市、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化工、食品、纺织、旅游等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抓规划定位、抓空间布局、抓发展重点、抓推进举措,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突出问题导向,找准产业转型升级的结合点切入点精准发力,切实在抓住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上下功夫。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举措,全力攻克产业转型升级难点,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破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扩大产业规模,努力开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发挥产业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阵地作用。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发挥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和溢出效应,继续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使其成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开发区充分放权授权。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设立一级财政,市里的有关审批事项,根据开发区规模等的不同情况,予以委托下放。推行全员聘任制改革,探索市场化、公司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激发园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学统筹开发区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合理确定年度开发目标,留足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省会“金融创新开发区”建设,鼓励市内四区以现有商务楼宇、商务设施为载体,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的楼宇开发区。加大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探索设立“石家庄开发区发展基金”及平台公司,聘请具有市场化、精准化招商经验的招商人才,突出招大引强、新兴产业导入、优势产业链构建和支撑性项目引进,把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