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唐山宜居竞争力大幅提升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9-06-26
118

  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是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具有五大特征:系统性、动态性、相对性、开放性与差异性。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29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8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商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深圳香港上海综合经济竞争力前三

  城市竞争力报告已经连续多年发布,但最受人关注的还是综合竞争力,这也代表着城市的综合实力。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20强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北京、苏州、南京、武汉、台北、东莞、无锡、佛山、成都、澳门、新北、天津、厦门、常州、杭州、长沙。石家庄排名第44位。

  和2017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前三名的城市没有变化,但4至10名变化明显。具体来看,台北由上年的第4名跌至第9名,广州、北京的排名分别上升1位,至第4名和第5名,苏州、南京分别上升2位,依次排在第6名、第7名,东莞首次进入全国十强,排名第10,而天津跌出十强。

  从总体变化来看,天津、唐山、沈阳、大连排名下降幅度较大,特别是沈阳与大连,分别下降了20位和36位。

  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中部城市崛起

  与2017年的排行榜相比,2018年北方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平均下降了6.2位,南方城市则平均上升了5.4位,南北分化加剧。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曾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南强北弱”的态势在加重。由于产业较为落后、人口外流严重、科技创新力不足等因素,东北、华北和部分西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乏力,尤其需要关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也表示,南北之间的差距在扩大。

  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经济增速从2013年开始逐渐拉开,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3个百分点扩大至2017年的1.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态势进一步加剧。

  从东西向看,虽然2018年具有强竞争力优势的城市多位于东部地区,但报告指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正不断崛起,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整体缓慢提升,推动中国经济空间的“东中一体”趋势进一步凸显。

  太原、唐山、石家庄可持续竞争力上升快

  看城市发展怎么样,既要看目前的综合实力,还要看可持续竞争力。近3年来,香港始终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全国首位。

  太原、唐山、石家庄、济南、长春、厦门、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上升。其中,二线城市中太原、唐山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上升16位和14位。

  二线城市中,宁波、武汉、西安、福州、中山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下降。其中,中山下降幅度最大,达18位。

  从都市圈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来看,长春都市圈可持续竞争力大幅提升,排名上升了46.5位。

  石家庄、唐山城市宜居能力大幅提升

  2018年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最高的还是香港,同样是连续3年位居首位。活跃的经济环境、优质的教育环境以及健康的医疗环境是造成城市宜居竞争力差异的前三位因素。

  此外,无锡、杭州、南通、广州、南京、澳门、深圳、宁波和镇江位居分列第二至第十名,厦门、上海、北京等城市位居第十一到第十九名,青岛排名位列第二十。

  报告称,二、三线城市宜居能力大幅提升。二线城市中,石家庄、唐山、太原、重庆、济南的宜居竞争力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上升45位、30位、28位、17位和11位。

  三线城市中,韶关、淮安、廊坊、银川的宜居竞争力分别上升了70位、44位、39位和36位。厦门、青岛都市圈跻身宜居竞争力第一阵营。

  香港北京宜商竞争力处于最高等级

  2018年宜商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重庆和青岛。

  香港和北京的宜商竞争力处于最高等级,远远领先前十名中的其它8个城市,上海的宜商竞争力则处于第二等级,远低于香港和北京,而略高于深圳、广州等城市,深圳、广州、南京等城市处于第三等级,各城市宜商竞争力比较接近。

  从城市群角度来看,有3个城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3个城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2个城市在京津唐城市群,1个城市在成渝城市,1个城市在山东半岛城市群。

  从都市圈角度来看,宜商竞争力水平排名较高和排名较低的都市圈内部“双子星”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均较为接近;排名居中都市圈中的首位城市和次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差异较大,这表明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先中心城市提升,随后中心城市引领副中心城市提升,最后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引领总体都市圈的提升。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