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2月份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完成133.7亿元,同比增长2%。预计,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9%左右,低于全年任务(9.5%)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在全省11个地市排名居前。
(二)外贸进出口。2019年1—2月,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144.1亿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全省增速(4.4%)7.8个百分点,高于全年任务7.2个百分点。预计,一季度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速在10%左右,高于全年任务(5%)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我局开展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有供给促销费保安全”专项行动、“幸福河北欢乐购--悦冬季”、肉菜惠民补贴销售等消费促进活动。二是会同市发改委起草了《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三是积极推进促消费活动,制定了2019年夜经济建设工作方案、石字号地方餐饮品牌打造实施意见和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工作方案。四是将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解,2月底下发至各县(市、区),将新增限上企业任务进行了分解,并在全市精准招商和外资外贸工作调度会下发各县(市、区),今年计划再新增150家限上企业。五是召集占比较大的市内四区商务主管部门和部分大型零售、汽车销售企业召开座谈调度会,进行了重点调度,并与统计部门共同对企业进行了业务培训。六是在全市精准招商和外资外贸工作调度会上,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值进行了再次调度。七是确定了44个全市重点商贸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46.97亿元,通过商贸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消费环境。八是组织了我市外贸企业参加第29届中国华东商品交易会,签单和意向金额达1300多万美元,是近年来效果最好的一届。九是已将全市外贸进出口目标分解到县(市、区),每月对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十是制定了今年外贸企业的帮扶方案,对重点企业进行帮扶。
二、存在的问题
在消费品市场方面:一是前几年汽车销售快速增长,基数不断增大,市场已趋于饱和。车企间竞争加剧,很多车企销售下滑,1—2月我市限上企业汽车类商品同比下降9.5%。我市汽车销售额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三分之一,对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影响非常大。二是新零售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对传统消费市场进行冲击和分化。微商、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方式由于经营环节少、链条短、成本低,且经营的商品更接地气,对商场、超市等传统零售市场形成冲击和分化,分流了部分消费。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快,造成消费动力不足。2018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9%,低于全省平均增速(9.1%)0.2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11个地市中居第10位。四是房地产市场不旺,影响家电、建材的品类销售。今年1—2月,我市商品房成交同比下降11%,1—2月我市限上企业家电类商品同比下降8.7%。
在外贸进出口方面,虽然今年前2个月,我市外贸进出口形势整体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除钢材出口同比增长1.5倍以外,其他大类产品出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下降34.2%、医药品下降17.8%、服装及衣着附件下降17.3%、农产品(6.310, 0.13, 2.10%)下降14.7%、机电产品下降11.6%。我市的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制定并落实好有关促消费文件,按照《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推进相关工作开展。去年我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分别制定了《石家庄市加快流通创新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石家庄市加快流通创新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和《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我们将按照相关安排,落实好相关工作,同时根据上级最新精神,进行完善。二是加强对限上企业的业务培训,重点是对县(市、区)和新增限额以上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的培训,做到应统尽统。二是积极与统计部门沟通协作,继续加强新增限上企业工作力度,优化限上企业结构。三是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县)、重点企业的调度,特别是市内四区和北国等大型零售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四是与行业协会联合组织一些汽车销售展会,帮助企业扩大宣传、增加销售。汽车市场有潜力的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升级换代车型,以及性价比高、追求生活质量的SUV、MPV车型,我们将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五是抓好在建商贸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日竣工、早营业。六是积极做好夜经济等促消费活动。七是加强重点行业,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分析,准确掌握市场变化趋势。八是组织外贸政策培训,落实好省市外贸帮扶政策。九是举办工业企业和外贸公司对接,多方式多渠道推介我市产品,扩大出口。十是对重点外贸企业进行精准帮扶。十一是4月份组织召开全市跨境电商工作会,推动我市外贸进出口企业利用好跨境电商平台,扩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