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沃锐猎头报道:苏州枫桥,因一首《枫桥夜泊》为世人熟知。而今天的苏州市高新区枫桥街道,在经济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大潮中,率先进行了将基层群众组织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分开的探索,开辟出一条“政经分离”的管理创新之路。
“枫桥村级经济发展早已经有一定基础。村均拥有标准厂房1万余平方米、门面房750平方米,各村年出租收益均超过200万元。”枫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姚人民介绍,“但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仍然没有分开,原24个村共有357名工作人员,承担着18项福利项目,扣除各类成本和行政开支后,集体经济收益所剩无几。”
“假如一个社区承担着繁重的经济管理职能,它还能安心地做好社会管理吗?”枫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潘宜顺说,“当时还没有‘政经分离’这一清晰的概念,只是大家都一致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与社会管理应当剥离,只有这样,才能让服务者专心做好服务,让经营者专心做好经营。”
如今,“政经分离”的成效逐步显现。数据显示,枫桥村股份合作社2013年净收入比改制前的2005年增长了11.7倍,股红分配额占收入比重达55.3%。目前,24个村股份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市值超过11亿元。2014年,合作社到账收入8175万元,净收入5576万元,枫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120元,较苏州市平均水平高出近6000元。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专程调研之后,认为“枫桥经验”对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韩俊认为,这一模式充分保障了农民的经济权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增强了其市场活力和竞争力;理顺了社会公共服务承担主体,促进了城乡社会管理的一体化,有利于构建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职责清晰、互动协作的新型农村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