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打造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6-04-05
204

  面对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过去有着漂亮成绩单的苏州如何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向着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迈进?在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制定出台的《关于促进苏州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创新旅游业态、联动机制和营销模式“三个创新”,以及旅游业整体品质、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三个提升”的深化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并提出6个方面22个大项的具体举措,为推动我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以古城旅游为龙头,加强多业融合】

  本着“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发展理念,《意见》明确要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来打造,并强调发展旅游业要非常注重保护古城、古镇、自然山水和居民生活的原真性;要走“多业融合”之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会奖旅游、研学旅游和特色旅游,通过积极探索互动体验型的方式,让游客从“参观者”变为“参与者”。在扶持旅游新品方面,《意见》提出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旅游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市一级每年集中扶持10个创新产品。在扩大旅游消费方面,打造旅游商品孵化平台,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礼物”,打响“苏州礼物”品牌,并积极争取入境购物退税政策在苏实施。

  【以区域联动为统筹,提高整体效益】

  如何把遍布苏州城乡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提高整体效益?《意见》提出,要树立全市大旅游发展理念,确立“四大旅游集聚区”空间布局。其中,古城古镇旅游集聚区,着重依托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世界文化遗产和水乡古镇申遗的优势,发展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旅游。环太湖、环阳澄湖旅游集聚区,重点围绕生态、养生、运动、美食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环金鸡湖旅游集聚区,依托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优势,重点发展会奖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务旅游目的地。沿江旅游集聚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围绕江海主题、郑和主题、新农村主题等,发展乡村旅游、游轮旅游、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

  《意见》强调,要通过理顺机制、产业打造、项目推进和人财地的保障来加快旅游度假区建设。多部门联动,提高旅游规划的落地率;通过全社会参与,整合营销全市统一的旅游形象品牌。

  【以做强产业为导向,增强发展动力】

  企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所在和创新源头。《意见》提出要扩大市场开放,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市场,并推动公共类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鼓励国有涉旅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旅游企业,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潜力。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同时,通过资助人才培养、补贴旅游保险和税费减免、鼓励品牌打造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举措,助推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为了更好发挥旅游业社会组织在推进专业服务、提升导游队伍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意见》鼓励其探索一业多会、专业细分、民主管理和行业协会秘书处职业化、专业化,并提出以项目化资助的方式,支持旅游业社会组织开展相关项目。

  【以提升服务为举措,优化城市形象】

  进入“散客化时代”,苏州已经成为市民与游客的共享空间。《意见》提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中,要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相衔接。要推进大市范围内旅游服务体系的互联互通,完善快速支付、智慧旅游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在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无线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的全覆盖。针对当前散客比例大幅提高的业态变化,大力推进漫游卡、手机应用、“苏州好行”“落地自驾”“旅游管家”和“住+旅”等六大面向散客的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加强业务培训、落实薪酬保险和建设网上预约与游客评价平台,切实提高导游服务水平。

  【以创新模式为突破,强化宣传营销】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旅游营销方式不断创新。《意见》提出,要特别重视新媒体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和分析提高营销精准度。鼓励探索政府和企业联合营销的新模式,使全域旅游的理念在苏州得到实践。要积极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充分利用上海迪士尼项目的虹吸溢出效应,做大入境游和国内远程市场,争取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苏实施。

  《意见》明确,要加大利用全球社交媒体宣传营销的力度,运用事件营销扩大苏州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入境客源输送能力的旅游企业,支持旅游企业参加国际旅游展,开展国际旅游外联业务。支持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旅游签证服务中心,形成出境与入境旅游的良性互动。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化平台,做好“文化苏州”、“生活苏州”的全球表达,重视将文化交流、生活体验和旅游推广相结合。

  【以加强监管为契机,规范市场秩序】

  安全、有序、文明的旅游市场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意见》提出,要完善品质评价机制,建立直接来自游客的消费评价系统,建立动态更新的涉旅企业和导游基础 ;完善游客投诉网上处理与分析系统,建立健全游客评价统计和投诉统计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快建设融政府监管、游客评价、社会监督、企业自律为一体的旅游诚信体系,探索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旅游行业监管新模式。建立健全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和多部门联动的奖惩机制。

  《意见》提出,要建立属地化的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制,重点加强在古城区的整顿。探索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控制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理机制和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并将其纳入当地统一的应急体系。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