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苏州科技大学主办的乡村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今天开幕。来自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学、业界的数十位乡村规划领域“大咖”齐聚苏州高新区树山村,为慕名前来的400位与会者献上关于乡村的学术大餐。
开幕式上,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幕。该中心由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联合上海伴城伴乡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高新区城乡发展局共建。今后,四方将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全方位为树山乡村发展和规划建设服务。
凭借自身拥有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优势,联手行业一流平台资源,为地方量身打造“政产学研”平台,类似的做法在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并不少见。去年5月,该学院就联手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协同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历史街区景区管理局共建“城乡遗产保护研究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探索遗产保护从“精英保护”走向“全民守护”的新模式。
同是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模式还要因地制宜。“乡村的规划、管理水平相对薄弱,高校作为‘智库’,想出了金点子还要帮助其落地实施。”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杨新海介绍,学校自2012年起先后承担了树山温泉片区的旅游详细规划、树山村乡村规划、大阳山片区的保护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作为树山村总规划师,还对树山旅游规划、农民自建房建筑设计、花溪和大石山路景观提升、温泉进农家官网工程等多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了直接评审或指导。为了让规划实施到位,还专门组建了一支团队,大到发展战略,小到垃圾收集点的选址,都提供全程“追踪式”的服务。
资本和人才,是乡村规划实施的两大难度。为此,苏州科技大学凭借自身资源内引外联,今年树山梨花节上,树山村与田园东方投资有限公司签约“乡伴树山”项目,对方将从树山田园、精品民宿、伴城伴乡乡创学院、网络平台及总部基地以及树山文化品牌等5个方面出发对树山进行全新的打造,目前精品民宿已在建设中。而由苏州科技大学教师彭锐负责的树山“小骚年”乡村复兴计划,则依托苏州科技大学HIM实验室,通过三维扫描数字修复残损的树山年兽,并以其为原型开发“树山守”全系列乡村文创产品,当天论坛首次亮相就引起广泛关注。
如今,除了协同研究、服务地方,创新协同中心对学校“人才培养机制”也是一种创新突破。苏州科技大学在树山村建立了“在乡村、在现场、在一线”的乡村规划建设教学平台,希望以“真题真做”的形式培养“爱乡村、重现场、能一线”的乡村规划建设专业人才。今年3月,海峡两岸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以树山村为课题,优秀设计作品正在多地进行展示。9月,北京和长三角地区10所高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也将在树山进行乡村规划联合教学。潜移默化中,树山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