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调整资产配置难度大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6-07-08
99

   “人生前半场在上海打拼,下半场去周边小城市享福。”——曾不愿离开上海半步的申城老人,如今放眼四海,出城“下乡”。“我们买房不单纯是为了投资,也想找个养老的地方,一二百万的价格我们还承受得起,苏州这边的生活便利性不比上海差,环境甚至更好,挺适合生活的。想回上海坐火车半个钟头就回去了,听说以后还要有地铁直接连接上海,就会方便了!”

    一线城市调控愈发严格,投资成本增加,加之受到限购政策制约,继续在本地楼市里闪转腾挪,寻觅优质投资机会已经越来越难。随着高铁、高速、地铁等便捷交通的打通,上海到周边城市时间尤其是到嘉兴、昆山的时间大大缩短,已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生活圈”,选择一线城市周边城市和部分重点二线城市置业,成了许多人“退而求其次”的想法。例如作为最早受到上海购房者关注的地域,在花桥置业者当中,九成左右是“上海客”,他们有在上海工作但是并未在上海置业的“新上海人”,还有将上海市区的房子给子女当婚房,自己选择到花桥置业的“老上海人”。

    资金寻求安全投资,环沪城市楼市补涨被看好

    年初房价上涨,进一步降低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由此带来实体经济疲软,与此同时,伴随多次降息降准、降低首付比例,再加上股市大幅震荡、资金出海渠道阻塞等,在“资产配置荒”背景下,居民加杠杆置业和投资的趋势难改,大量资金寻求避险和安全资产,这样的局面也促使了更多民间资金流向了房地产领域,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爆就表明资金已经流入。

    继4月之后,5月一线城市整体成交增速继续放缓,上涨幅度开始收窄,而南京、苏州、昆山等上海周边城市承接部分外溢需求,成交量维持较高热度,房价上涨较快。在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排名中,一线周边城市依旧代替北上广深,位列涨幅前十。而库存不足、投资客增加是上述城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表示,一线城市此前房地产上涨过快,又受到限购加码等政策抑制,让有实力的投资者开始观望,而希望分享一线城市溢价的创业者又很难买得起当地的房子,只能退居大城市的卫星城市与核心二线城市,这一外溢因素已经成为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加上中国正在形成的大的城市集群,那些表面上是接盘的二线城市,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今年四月开始,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已经全面超越一线城市,其中,涨幅最快的苏州和南京、厦门、合肥被称为中国楼市“四小龙”。作为“四小龙”之首的苏州,房价自年初起不断走高,土地市场屡现地王,房企争先抢地,被称为“苏州式疯涨”。

    随着苏州、南京在房价与地价“双限”政策出台,在长三角房产界也掀起了波澜,其中苏州房价涨幅仅为0.31%,排名全国第53,江苏第9,涨幅比四月暴降了5个多点;除了房价涨幅急转直下之外,苏州的成交在5月也“腰斩”,呈现出“红五月不红”的市场走势。

    实际上自4月以来,苏州一手房的成交量已出现明显下挫。据易居研究院数据,苏州一手房成交量从3月的128万平方米,下降到4月的88万平方米,5月只有74万平方米,也出现了腰斩局面。一些楼盘的开盘去化率下降显著,有的只有40%-50%。不过对比二手房降价,新房价格大体维持在原来水平,个别楼盘出现5%左右的降价,不过其中也有楼层、位置较差的原因,这些个别的降价尚没有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冲击。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