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新国际科技交流与创新大会开幕。大会以推动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为主题,依托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东南亚及全球的国际资源,邀请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及全球其他地区众多科技项目和企业来苏州寻求合作与发展。
对于大会主办地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来说,此次大会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科技交流平台,有助于汇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引进更多的创新人才,转化更多的创新成果。这也成为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创新再出发的一个有力之举。连日来,这个省内知名的科技创新区,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树立新理念,创新再出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三易其名”的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从最初的“苏州研究生城”,到后来的“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以及今天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不断突破观念上的桎梏,推动发展定位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向服务企业技术需求、培育新兴产业的不断转变,从而成功抓住发展机遇,广泛集聚创新资源,跻身为令人瞩目的“东方慧湖”。
现在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集聚了苏州工业园区大部分研发机构、公共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要素资源,以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堪称创新发展的核心区。至今,已引进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9所中外知名院校,以及中科院纳米所、电子所、药物所等12家“国家队”科研院所入驻;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过600万平方米,聚集了4000多家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的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目前,区内拥有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3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18家,纳税过亿元的有12家。
闪亮的数字,不能掩盖创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比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杭州滨江、深圳南山等国内领先创新区域,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清醒地发现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创新资源的集聚上还不够,尤其是人才的储备不足;人才的“服务链”还有缺口需要闭环,需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还有短板;创新型企业发展脚步要加快,亟需在“高原”之上筑“高峰”。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持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创新,以思想大解放破解发展难题,在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苏州独墅湖科创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蒋卫明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过去,得益于思想理念的突破,而未来也必须在思想解放中再出发,要直面创新发展的不足,加快补齐短板。
创新再出发,创新资源短板要加紧补!5月下旬,中科院微电子所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转化平台同时落户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今后,中科院微电子所将依托在科创区建立的“一院一公司”,成立一个规模超200人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孵化、衍生企业超过30家,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并培育1-2家上市企业;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将建立生物医药转化研究院,打造以大分子新药研发为中心的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平台,为实验室早、中期创新成果转化成可用药品“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