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筑巢引凤” 打造海归人才高地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8-07-09
68

  因为苏州相城区的一次招募,30岁的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姚辰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转变:在“看过世界之后”,他选择来到相城区的一个乡镇,成为一名“招商引资专员”。

  去年9月,苏州相城启动引进优秀海外专业人才工作,计划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引进优秀的海外专业人才,充实到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的最前线,以此来提升区镇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和国际化视野。这是当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打破体制壁垒,优化路径,培育党政人才的积极探索。

  “当前,相城正全力推进‘五大功能片区’建设,以全域城市的理念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城区,迫切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又了解国内情况、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海外人才充实到政府队伍中。”苏州市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说。

  探路集聚人才的“源头活水”

  5月19日,180余位海外专业人才齐聚相城“赶考”,竞争相城第二批优秀海外专业人才招聘的55个名额。这已是相城全球引才战略落下的“第二步关键棋”。去年11月,相城区委、区政府立足区域重点发展项目,引进7个项目组、共45名优秀海外高层次专业人才。

  一时间,“高薪+重要岗位”引来近500名海归人才,其中不乏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毕业生参与,最热岗位竞争比24∶1。为突出招募人才的专业性,第一批海外人才被细分为产业招商、经济发展、金融投资、城建规划、科技人才、行政服务、文化旅游7个组别。

  “一路通过电话面试、心理测试、外语口试、正式面试和笔试的竞争,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博士顾健说。

  作为首批被引进的海外人才,顾健深刻体会到相城对人才的渴求。“阳澄湖科技领军人才计划明确,重大创新团队最高可获5000万元项目资助,团队项目领军人才最高可获得250万元安家补贴,政府建立了全方位人才保障体系。”

  如今,顾健的“朋友圈”也开始发挥作用,“我在德国读博的一些学弟学妹,听到招募介绍后,都非常感兴趣”。

  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带来高端人才,同时借高端人才吸引更多优质项目,也是相城推出这项举措的“创新点”。相城正加速集聚“3+2”主导产业和大研发、大文化、大健康产业,陆续引进多个高端项目和平台,也倒逼当地引进更多专业人才为地方发展服务。

  按照计划,相城区力争到2020年年底实现全区总量达15.3万人左右,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达8800人左右,并重点引进约220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

  创新“融人才”的制度安排

  毕业于英国拉夫堡大学银行与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涛已在苏州一家银行工作了5年。来相城之前,他做足了“功课”,对相城金融产业发展,尤其是科技金融产业园开园以来注册成立87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的情况“了如指掌”。

  今年1月,他担任相城区金融办金融产业发展研究员,积极参与各类基金的跟踪服务工作。“相城巨大的金融发展空间,十分契合我的职业期待,让我拥有更大的施展平台。”吴涛说。

  与物质待遇相比,让这些年轻人更看重的是,找到了开启事业的全新方向。

  前不久,相城区举办了高水平人才的“区情研究班”,除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讲解“天下大势”,还组织了大量的素质拓展活动,其中一项是结合自身领域,调研当地实际发展情况。8个组,16篇1万多字的高质量报告,让相关专家连连称赞。

  “融人才”的核心是让人才“融入”。为进一步激发海外人才做出工作成绩,相城出台管理办法,为海外人才量身打造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结果与绩效奖金、期满入编或续约情况直接挂钩。

  人才的竞争是人才体制机制的竞争。为此,相城在海外人才的“去留”上率先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和政策性障碍,为“融人才”创造了机制保障:3年后通过考核的海外人才,可选择“进编”或依然“年薪制”。进编可按照既有通道晋升,不进编的年薪也会增长,一切凭业绩说话。

  激发人才改革的“内生动力”

  5月6日,相城区远赴美国硅谷推介科技金融投资。苏州相城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志东发现,“这次比以往轻松许多”,因为公司两名海归硕士发挥了大作用,不但吸引了众多在海外的校友,还把很多优质资源嫁接过来,带来许多与全球项目、国际顶尖人才接触的机会。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