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抢抓苏州自贸片区建设机遇,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投资“回头客”,也练就了迈步未来的强大“内功”。
创新资源加速引进来
多年前的苏州城东,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农田变成了新城。飞利浦、哈金森、康美包、摩登纳、乔治费歇尔……近来,园区迎来五大外商项目的20亿元投资。
与哈金森一样,跨国企业SIG康美包也是园区开放创新、转型升级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经过10多年发展,康美包苏州公司综合实力逐步攀升至国际领先地位,成为集团亚太总部,每年约有120亿包纸盒片材从园区下线发往全球各地。
2019年11月18日,康美包投资人民币14亿元在园区再建新厂,占地12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投产。“未来,我们将加大设计和研发力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康美包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罗尔夫表示。
2019年是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走过的第十个年头,公司在园区设立全球第七大服务中心,探索为亚太地区市场提供财务、人事、供应链、客服等专业服务。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园区一直是外企持续看好的投资热土。20多年来,园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12.7亿美元,进出口额达1万亿美元。仅2019年前三季度,全区新增注册外资就超12亿美元。
取舍之间跳出圆舞曲
在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内,一家大型外资工业企业正在搬迁,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巨变悄然展开。几年前,园区与该企业决定,在工厂原址上联合筹建金光科技园,以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为主攻方向,集科研、生产、总部于一体,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园区。
无独有偶,另一个外资巨头美国礼来制药也在园区迈出了转型的步伐。2019年4月,礼来宣布向江苏亿腾医药公司出售旗下抗生素产品希刻劳和稳可信在中国大陆的所有权,以及位于园区的希刻劳生产线。随即,礼来宣布在园区设立的胰岛素新生产线将在2020年底前正式投产运营。舍弃经营多年的老牌产品,瞄准新兴领域的全新机遇,礼来的选择显示了其深度参与园区创新发展的决心。
外向型经济是园区发展重要支撑,对于产业能级如何提升,园区也始终有清醒认识。不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项目,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项目,该拒之门外的还得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