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经济发展领域的热词。在昨天举行的江苏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广大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从宏观到微观,立足江苏经济发展实际需求,谋划数字化转型新路径,深度探讨企业转型和江苏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或将暂缓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于企业而言,2020年经济有哪些新趋势无疑是关注的焦点。昨天,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对2020年中国经济做了预测。
管清友认为,2019年是经济的“出清年”、政策的“宽松年”、投资的“丰收年”。尽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但受益于逆周期调节的发力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各类投资市场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展望2020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犹存,但可能会相对“缓和”,对外开放的脚步仍将提速。
2019年,全球央行再次打开了宽松的闸门,沉寂了两三年的“负利率”再一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管清友表示,有三类经济体暂时不会陷入负利率:一是有人口红利的国家,这些国家劳动力丰富而且价格低廉,海外投资持续流入,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增速有望保持高增长。二是经济有韧性、能保持稳健较高速增长的国家,比如中国。尽管中国经济处在减速换挡的阶段,但内需稳定扩张带来经济增长韧性,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6%左右,远高于全球3%的水平,短期内不会进入负利率时代。三是经济基础较好、技术创新活跃的国家。
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产业发展
新一轮技术革命以数字技术为主导,同时通过交叉融合,向各个产业渗透,带动产业创新。数字技术革命对生产方式和产业格局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部第三研究室主任戴建军表示,数字技术会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技术将与各个行业,如制造材料、能源进行融合,从而使产业向数字化转型。新的产业需要新的基础设施,如云计算、智能终端等,已经成为很多行业发展的基础。数字技术降低了数据流通和利用成本,数据产生并扩散到各领域可以提高其他要素生产率,生产对数据的依赖程度将不断上升。
随着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产业竞争优势将更加依赖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创新能力。戴建军表示,数字增加值在产业链中的占比逐步提升,所以产业的竞争优势会更加依赖于数字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发展就比较快。数字经济在人口基数更庞大、交易数据更丰富的国家更容易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308家独角兽企业中,中国拥有83家,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量的27%。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知识外溢和技术快速迭代效应,为新兴经济体参与新一轮竞争提供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