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沃锐猎头报道:在业内,深职院被誉为职业教育的清华和北大,拥有200多位正教授和600多位副教授,师资力量可谓雄厚。此外,就业前景也被学生看好。
深职院就业处主任李凯称,该校就业率在99%左右,比全国高校平均就业率高2~3个百分点。“学生在毕业之前平均能收到2.8份工作机会的邀请。就业已经不是个问题。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毕业后的收入和职业前景。”
他们邀请第三方机构调查毕业生薪酬之后得出的数据是:学生毕业半年之后的平均月薪在4000元左右。这个数字要高于全国不少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收入。
除了自身办学条件的吸引力之外,这也和深圳人口结构倒挂现象密切相关。深圳1100多万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只有300万左右,占常住人口不到三分之一,外来人口数量庞大。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素蓉对本报记者分析:“许多外来人口的孩子在深圳读书,但是深圳本科院校少,考上的难度大,因此转而选择高职学校。”
专业紧扣产业结构
近年来,深圳很多低端产业内迁,留下来的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结构转型的问题,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倍增,高职学校也随之调整专业,迎合企业的需要。
企业的用工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宋博海是深圳一家从事物流监控系统软件开发企业的老总。他们公司有5个高职生,全部从事软件开发。他告诉本报记者:“高职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和企业实际操作内容很接近,实用性很强,到岗之后很快能上手,并且工作能力和本科生相比也没什么差别。从做事态度上来说,也普遍更加踏实能干。”
他补充道,很多高职生求职时月薪要求会低一些,不过也低不了多少,一般比本科生也就低1000元左右,但是入职一段时间以后薪酬涨幅完全和本科生一致,月入一万元不是问题。“在深圳,专业性强的高职生就业率很高,反而一些三流大学的就业率不如高职学校。”他对这些员工的表现比较满意,准备继续招聘高职生。
部分高职生与本科生在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上的差距正逐步缩少,社会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需求激增。同时,国家出台的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也为学生去高职就读、企业就业打开了窗口。这些均推动了莘莘学子放弃三本甚至二本而直接填报知名度较高的高职学校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