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财经大事不少,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特别表述,其中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是“现在中国经济的走势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难,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另一句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正可谓‘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如果把这两段话进一步浓缩,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基本格局是“稳中有难,势仍向好”。所谓“稳中有难”,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表述,分为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长期的方面,就是经济所面临的转型升级。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逐步显现,要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要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与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
短期的方面,也就是总理说的“形有波动”,像今年国内股市的波动,汇率的波动,GDP、PMI、CPI等主要经济数据的不如人意,等等。虽说是短期波动,但以中国经济的体量,波动的能量和影响往往大到难以想象,股市的波动,已经深深影响到每一位股民,而汇率的波动,影响立即传递到了全球。
而“势仍向好”,则是我们在层出不穷的困难面前,应该清楚看到向好的大趋势。
首先,“势仍向好”体现在战略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展的定力。最近几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中央政府不搞量化宽松,不打货币战,没有超发货币,没有搞大规模强刺激,主要依靠改革增强经济活力,依靠推进结构性改革来释放改革红利,把注意力放在发展实体经济,扩大内需,谋求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搞虚假繁荣的短期行为。
同时,“势仍向好”体现在调控上,为应对经济的短期波动,国家层面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不断出台,以缩小短期波幅,防止产生传导、放大效应。一旦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迹象,就会有相应力度的调控手段马上跟进。从今年的情况看,特别是从最近几个月来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让人大开眼界,调控的拿捏节奏也在不断进步。
当然,“势仍向好”,关键要看“疗效”,要看经济发展是否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从上周的情况看,跌跌不休的股市出现了企稳迹象,人们对股市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修复。而人民币汇率在10日暴涨超过1%,创下8月11日中间价机制改革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在岸离岸汇率价差迅速收窄,原先很多关于人民币汇率“触7”的预测也迅速转向。其实,中国的经济规模虽然名列世界第二,但是,中国和那些高度发达的经济体还是有着很大差别,就是中国经济的上升空间仍很可观。现在,中国的人均水平很低,中国地区间发展很不均衡,中国正在开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都会触发强劲的内需。只要我们把这些潜力挖掘出来,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不是太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