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另一个相对健康的指数是银行存管。就在不久前,深圳市金融办发布了《网络借贷管理办法》,其中也包含“银行存管属地化”的规定。南都记者日前从融360提供的数据注意到,截至8月中旬,深圳纳入银行存管平台数87家,占本土近三成,在全国仅次于北京(112家)。但如果按照“属地存管”来统计,深圳的平台数为58家,全国遥遥领先。
深圳行业进入高壁垒时间窗
不过,眼下相对平静的背后是血雨腥风。在业界看来,没有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可以同时容纳数百家甚至上千家同质化企业。
深圳一位行业高管人士告诉南都记者,网贷行业已经升级到资本、科技、人才齐备的“高壁垒竞争”,需要在合规、信披、银行存管、团队管理、股东背景等每一个维度都成为尖子生,没有明显短板,否则就容易出现木桶效应。
两极分化正在迅速上演。据不完全统计,虽然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了5万亿,但过去一年40%的平台被淘汰。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全国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超过3800家。
站在机构立场,民投金服C E O陈明认为,今后平台要持续运营,首先需要资产合规,需要向票据融资、车抵贷、小额信贷、消费金融等方向深耕或者转型,其次需要科学的风控,以较好地应对逾期与坏账,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头部平台,特别是那些发展稳健,注重风控,并且合规性程度较高的平台,已经开始享受行业政策的红利。这些平台发展初期没有一味的冲量,包袱轻。”融360网贷评级课题组分析师表示,反观那些中小规模的平台,基本已经失去了向第一阵营突破的机会,整改成本、坏账窟窿以及外部竞争成为掣肘平台发展最大的阻力。
有银行资金存管
并非高枕无忧
一个网贷平台上线银行存管之后,投资人的资金便在银行账户保存,由投标、还款等行为引发的资金转移全部通过银行存管系统进行。但由于复杂的合规整改工作,部分平台存在着“存管标”和“非存管标”同时运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