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9-06-11
137

  目前,深圳机场与香港机场、广州机场相比,在国际旅客规模、国际通航点数量、航线丰富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不过,深圳机场集团总裁陈金祖认为,随着深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确立,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1993年,深圳机场正式升级成为国际机场,但国际业务在很长一段时期发展缓慢。因深圳机场国际航线较为匮乏,大量本地客源需转至广州、香港乘机。

  这一局面的转变开始于2016年。当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深圳机场的功能定位也正式由“干线机场”升级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业务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机场全年新增15个国际客运通航城市,新开洲际航线数居内地机场首位,国际客运量增速居十大机场之首,同比增长34%。随着深圳—罗马国际航线的开通,深圳机场国际客运通航城市增加至50个,洲际航线突破20条,实现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全覆盖。今年4月1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建议书显示,深圳三跑道为4F等级,长3600米、宽60米,可以满足目前所有大型民航飞机的起降需求。未来深圳机场卫星厅和T4航站楼建设完成后,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可提升至8000万人次。

  机场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深圳机场在航线网络布局中,重点瞄准与深圳产业关联度、契合度高的全球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城市,与包括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布鲁塞尔、洛杉矶等城市实现通航,强化了深圳与全球主要经济、科技、创新中心的经贸往来,不断增强了国际航线对提升深圳全面对外开放的供给水平和支撑能力。

  广深港三城加速发展临空经济

  对于机场所在的区域,发展临空经济向来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中国民航大学客座教授雷铮认为,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飞机起降量既是衡量一座民航机场活跃度的指标,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活跃度的风向标,影响着该区域临空经济的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宝安机场全年实现旅客吞吐量4934.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近122万吨、起降航班35.6万架次;广州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974.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近190万吨、起降航班47.7万架次;香港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为74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10万吨、飞机起降量达42.8万架次。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深圳、广州、香港三城在发展临空经济方面不遗余力。

  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提升带来的高端资源正在广州加速集聚。目前,广州空港经济区已有纳税主体数量近1.2万家。仅2018年,广州空港经济区推动洽谈招商项目就达96个,已落户、落地和签约项目23个,投资总额近160亿元。

  “广州临空经济区初步形成了飞机维修、航空物流、跨境电商、通用航空、飞机租赁、航空总部等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孙秀清指出,随着空客、波音全球两大飞机制造企业客改货项目相继落户,广州空港正逐步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飞机维修基地。

  对于未来规划,孙秀清表示,将致力于发挥机场聚集高端资源要素的优势,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科学谋划布局航空总部、航空物流、飞机维修、航材制造、跨境电商、飞机租赁及配套生活服务等临空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

  再看香港,以香港国际机场为核心,香港航空城总占地面积约13.1平方公里,重点包括机场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站前商务区等几大功能区。

  香港航空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国际航空枢纽带动型特征,依托香港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腹地城市国际金融贸易业高度发达,香港航空城临空产业发展以高端服务为主,形成“1+3”的临空产业体系。香港机场管理局机场运行副总监张李佳蕙描述了香港临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未来:“香港机场管理局一直在积极完善香港整体航空业布局,已成立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培训航空人才,正积极推动航天城项目,建造汇聚零售、餐饮和娱乐的专区,并已收购毗邻香港机场、主推会展业务的亚洲博览馆,众多项目有望形成协同效应。”

  相比广州、香港的临空经济,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东山指出,目前宝安临空经济发展还存在急需补齐的短板:“从机场周围的产业布局来看,包括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在内的物流业是临空经济的主体。但物流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顺丰等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高速发展,散布机场周边的小型货代则举步维艰,分散的小型物流企业还需依托集中规划的物流园区优化布局,传统的物流企业也有待向现代化、智慧化的物流模式转型。”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