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一场城市治理大考,更是一次经济压力测试。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格局变化的双重冲击,深圳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施策,全力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达产,全面打通经济社会运行各环节,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6.6%到二季度的+6.2%,实现了由负转正的“V”形大逆转,新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积极态势,城市运行迅速得到恢复,深圳让人们看到了它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劲韧性和澎湃活力。
NO.1
打出政策组合拳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深圳是一座超大型城市、移民城市、口岸城市,企业经营受疫情影响较大。
为有效应对疫情,深圳在广东省启动复工的前3天,即2月7日,便出台了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的“惠企16条”,为企业减免或缓交的资金总额超600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约100多亿元。及时出台强化疫情防控科技支撑16条措施,调配2亿元科技专项资金,举全市之力加速科研攻关。
迅速出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
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31条措施
对生产、配送防疫物资的企业新招用员工,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对租用深圳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持有的政府物业的各类创新主体,一律免除2个月租金,仅此一项就减免约3443.8万元。
同时,号召高新区各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产业用房业主,为延迟复工的企业适度减免租金,惠及中小微企业2.9万户。
3月份,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若干措施,积极打造深港生物医药创新研究平台等十个重大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深圳市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体化企业集团,构建多梯次企业发展格局。
4月底,出台了支持工业企业、软件和互联网企业扩产增效的具体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持续在深扩大产能。5月底,围绕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又出台了“四个稳增长方案”,对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下工业、软件和互联网产业、工业投资等稳增长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不仅如此,各行业、各区也分别出台了更为细致的政策举措。如福田区,在春节假期期间便针对企业房租高、用工贵、招工难、资金紧等问题,出台了“福企11条”,成为全国首个县区级政府防控疫情应急扶持企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