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梦想之都,我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下一个梦想!”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颜宁透露,自己将全职回国,参与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
枝繁巢暖,有凤来栖。今年9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盟南方科技大学,受聘为讲席教授。“深圳对人才和科研有着毫无保留的支持,这些支持正是科学家需要的。”杰曼诺夫说。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面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广东省深圳市勇于改革、不断创新,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把握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战略主动,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
“这里有向着梦想努力的兴奋和愉悦”
“当深圳邀请我参与创造集科研转化、学生培养、经费资助等若干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时,简直是一拍即合,我又一次强烈感受到了向着梦想努力的兴奋和愉悦。”颜宁说,她的下一个梦想,就是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深圳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让颜宁这样的科学家选择“来深创业”,为他们坚定信心、提供平台的,正是深圳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顶层谋划和战略布局。
近年来,深圳始终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围绕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挖掘好、发挥好党管人才的优势,成功引进了沈向洋、薛其坤、毛军发等顶尖人才。
同时,深圳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出台新版“鹏城孔雀计划”,与“鹏城英才计划”形成“引育并举”的人才政策体系,探索制定高精尖缺“人才引进目录”,大力引育重点产业、新兴产业所急需的紧缺人才,特别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使人才引进与高科技产业相匹配。
截至2022年10月,深圳共有全职院士86人,高层次人才2.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9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662万人。
这里有支持创新创业的“人才沸腾器”
11月3日上午,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南山智园,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正式开园。
这是南山区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片区精心打造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聚宝盆”。目前,这里已引入服务机构40余家,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友会、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人才创新创业一号股权投资基金等,他们通过战略合作、实体入驻、联合运营等方式,共同为人才提供技术支持、知识产权、融资等全方位服务。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营,中心已引入“高精尖缺”人才初创项目13个,走访接待企业500余家,收集近50家企业技术需求,组织20余场校企产学研项目闭门研讨会,连接产业、高校与资本,打造了“升温5度”的“人才沸腾器”,逐步构建出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生态。
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只是深圳聚焦科技创新主战场打造干事创业平台的众多案例之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圳,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一大批创新研发平台正在加速建设,全市创新载体超3000家。聚焦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深圳挂牌成立13家诺贝尔奖(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