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画卷由此展开,渤海湾畔迎来了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四年间,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三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四年间,天津把协同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转化为改革创新突破期、转型发展黄金期,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加快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在协同发展中展现天津作为,作出天津贡献。
2017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实施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天津召开了一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千人大会”,各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负责同志悉数参加,全市上下一个温度、一个热度,津沽大地热气腾腾。这一年,天津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的4个《实施意见》,高水平建设四个“模块”,形成发展“矩阵”,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犹如21世纪的“平津战役”,天津抢抓机遇、持续用力、接续奋斗,坚决打好、打响、打赢。
把握新动能
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新年伊始,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六期新工厂正开足马力赶订单。一枚枚自动完成装配的电池宛若一个个身手敏捷的“小精灵”,个头虽小、能量却巨大。
据了解,目前仅开通了首条生产线,预计今年8月将实现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彼时,总产能将达到2.6GWh/年。
而这,只是天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一隅。过去的一年,这座城市已然描绘出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图──
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十大优势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6%;
首届世界智能大会成功举办,与中国工程院签署共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协议;
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空间及产业规划编制完成,海河产业基金挂牌,23支母基金正在设立……
顺天时、汇地利、聚人和,就能为海河之滨留下精彩一笔。而今,又是新的年头,扬帆再起航,才能谱写华彩新章。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研发”来增强技术底蕴和创新资源,进一步加快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加快打造“天津智港”;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领军企业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建设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
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十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滨海新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先进制造业比重提高到60%以上。
亦如《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的,紧紧抓住天津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质效为先、绿色发展,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十大支柱产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阔步新征程
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2017年4月3日,一艘巨型集装箱船“商船三井成就”轮缓缓驶入天津港,将途经国际重要港口驶往欧洲。
它不仅寓示着港口码头的承载能力和操作效率得到越来越多的船公司认可,更意味着为在京津冀地区乃至内陆的客户带来更多便利。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过去的一年,天津这座城市围绕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不断前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跨越──
天津港成功开行中欧班列,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500万标准箱,港口航道等级达到30万吨级,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123条,建立25个无水港,设立了5个区域营销中心;
滨海国际机场新增加密客货运航线航班100多条,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增长14.2%,开通邮轮旅客直通车,实现海空联运旅客无缝衔接……
这得益于抱定目标的奋力拼搏,也得益于政策规划的方向引领。
去年初,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实施意见》,从优化规划功能布局到提升航运枢纽功能,从壮大航运产业到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再到完善通关环境,从五大方面明确提出了19项重点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提升海空两港枢纽功能,加快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完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主谓宾简洁,方向性明确。
真正以“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把天津发展放在协同发展的大系统中定位,放在雄安新区建设这千年大计中谋划,更能打好这场新世纪的“平津战役”。
发挥大优势
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的功能定位,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明确了天津在区域协同中的优势和分工,能否发挥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