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临空经济区蓄势待飞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5-09-28
137

  2015年5月14日,随着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5〕27号)文件印发,《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综合交通运输、土地规划、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等6个配套实施方案的相继编制完成,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武汉临空经济区规划区面积371平方公里,协调区1105平方公里,涉及武汉市东西湖区、黄陂区、孝感市孝南区。“两市三区”高度重视临空经济区建设,多个重点项目火热推进。东西湖区金山大道两侧,三江航天、顺丰华中地区货航枢纽、航达科技等一批临空型企业林立,成为武汉临空经济区总部经济最为密集的区域。

  黄陂区内,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在临空经济示范园落户。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友和道通、通用航空等国内一批主要航空公司总部入驻航空企业总部园区,并配套建设支线航空公司和货运代理企业孵化基地。

  在孝感市临空经济区,普洛斯(孝感临空)现代产业园一期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包括工业产品轻加工及工业产业分拨和配送中心。申通现代物流园、韵达华中总部基地等物流项目已落户。

  规划引领

  进入21世纪,速度经济时代来临,国际航空港日益成为世界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围绕航空港建设的临空经济区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

  《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重点明确了两个基本点,建立三大功能,强调三大发展,为武汉临空经济区展望了在国家宏观战略中的定位希冀,描绘了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蓝图。

  《规划》明确武汉临空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两个基本点。

  发展基本点之一是建成支点,要跳出区域看区域,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创新试验区。

  发展基本点之二是走在前列,要在区域联动中看区域,抓住发挥武汉区域核心价值的机遇,成为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新兴增长极。

  《规划》描绘了武汉临空经济区的主要发展内涵——三大功能。

  “港、产、城”构成武汉临空经济区有机联合的三大主要功能,其中“港”是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综合门户枢纽;“产”是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临空产业基地;“城”是以生态网络为基地的现代水岸航空城。这三大功能按照核心区、规划区和协调区三个层次综合规划。

  以机场为核心周边5公里半径内核心区,主要满足机场运输功能,总面积约57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371平方公里,集聚发展临空产业,配套居住、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功能;协调区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是与航空相关联的活动延伸形成的集物流、制造、商务、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区。《规划》拟定了武汉临空经济区的主要发展路径——三大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理性树立发展目标。

  新常态、柔规模、硬底线是规划确立发展目标的三大特色。武汉临空经济区作为全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要引擎,必须确保发展质量指标全面优于武汉平均水平,真正落实新常态下转型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内涵。

  ——坚持绿色发展,优先改善生态体系。

  转变发展等于破坏生态的刻板思维,利用规划机遇,连通白水湖、后湖、金银湖等水体形成蓝道网络,连通公园绿地、湖边湿地、沿江林地形成绿道网络,精心打造临空生态网络基底;

  转变后发地区高能耗生产和生活的固有路径,以提升新交通和新产业两大系统为契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型能源使用,建设两型新城;

  转变机场高度制约、噪声影响等不利因素为特色基础,积极营造环水、滨水、亲水城区,结合盘龙城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营建城市公园打造生态文化节点,建设组团式、低层数、紧密度的现代水岸航空城。

  ——坚持高端发展,全面提升交通和产业系统。

  构建武汉临空交通体系。发挥内陆地区独一无二的铁、水、公、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优势和四口岸的门户优势,建立多式联运的枢纽站体系,客、货运分离的道路体系和零换乘的客运衔接体系;

  构建武汉临空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保税物流、航空制造与服务等现代高端临空型产业。

  项目推进

  省级层面,省政府成立了湖北省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已经颁布,《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即将印发。市级层面,武汉市成立了临空经济办公室,组建了投融资平台。黄陂区成立了汉孝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东西湖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临空产业管理处,孝感市成立了市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土地利用方面,黄陂区规划面积162平方公里,除机场及铁路编组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及交通建设用地25.2平方公里外,用于产业发展的建设用地规模 49.5平方公里。孝感市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建设面积39平方公里,可拓展至150平方公里。规划实施期间,加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引导和控制,加强建设项目论证,尽量少占、不占耕地。严格遵循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要求,积极拓展用地空间,科学合理用地。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黄陂区目前基础建设投资已达260亿元,机场三期工程正式获批开建、机场第二高速等省市重点工程持续推进,机场北连接线顺利完工,临空产业园10.7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已完成。东西湖区共投入48亿元用于园区和路网建设,食品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台商工业园、海峡科技园四个功能产业园通过“七横十二纵”的骨干路网连成一片。孝感市已投资17亿元用于河道治理、植绿工程、污染整治、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等项目,同时投资13.49 亿元建成区内6纵4横60公里的路网,投资23.48亿元建设 107万平方米的安置小区。

  产业发展方面,总体规划针对武汉临空经济区的总体定位和资源禀赋分析,提出了“三主导、五配套”的产业体系,武汉临空经济区产业内容包括主导产业——现代物流业:航空运输及物流产业链。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科技制造产业链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群;高档消费品制造产业链群。现代服务业:总部及商务服务业产业集群;教育科研产业集群;商贸会展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生态旅游产业集群。配套产业——航空维修与服务:航空维修与机场服务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链群。生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传统商业:酒店、零售等。公共服务:医疗、社会福利等。黄陂区目前已经引进临空指向性企业34家,东西湖区有科技产业园、国家级B型保税物流中心、食品加工区、台商密集区、新沟循环经济工业园、汉口生态新城以及正在倾力打造的临空经济区。孝感市临空经济区申通物流项目、华中时尚产业园、中国储运湖北孝感空港物流园、神州网信华中物流产业基地、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仓储配送中心及大学城等一批项目已列入储备。

  环境保护方面,围绕“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结合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涉及区域的相关环境规划等,综合确定临空经济区的环境保护指标体系。体系共含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单位GDP用水量、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危险废物处理率、森林覆盖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等18项指标,力争在2020年接近或达到标准值。

  现代服务业方面,进一步提升武汉临空经济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功能优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商务服务、金融业、生态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科研教育产业、航空维修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完备、生活性服务业丰富繁荣、新兴服务业优势突出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把武汉临空经济区建成服务全国、辐射周边、面向世界,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政策保障

  2015年5月1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将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创新试验区和武汉城市圈新引擎、新增长极,坚持高端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3000万人次和50万吨,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45条以上。《意见》指出,临空经济区建设要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四个一体化。《意见》提出,每年从省级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武汉城市圈建设专项资金中列支专项经费支持临空经济区建设,临空经济区内重点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项目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临空经济区建设, 支持通过发行债券、申请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及非主权贷款等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壮大两市三区投融资平台。对临空经济区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教育、卫生、养老等项目给予奖励。支持设立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省相关专项资金给予倾斜。《意见》支持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快递物流企业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设立基地,支持建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意见》提出对临空经济区的建设用地给予倾斜,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意见》支持临空经济区内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 对临空经济区内的航空运输和物流企业引进的外籍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在子女入学、住房购置等方面将放宽户籍限制条件。《意见》要求航空口岸实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24小时预约通关、预约查验,落实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支持武汉天河机场申报进境水果、肉类指定口岸,设立跨境电商平台。对临空经济区内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简化因私出国(境)审批手续,经常往来港澳地区的可审批一年多次往返签注。

  蓄势待飞

  2015年是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的关键年。武汉市按照“独立成市、产城联动、城城互动、园园互补”的思路,筛选了机场核心区与东西湖临空城、黄陂临空新城和孝感临空新城(以下简称“一核三城”)主路网项目和核心区内部主要连接路项目的建设任务。首先,按照“现状权属单一、功能板块完整、符合城市规划、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在武汉临空经济区核心区范围周边进行适当拓展。其次,加快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同时,尽快完成国际航站楼二次扩建工程。在此基础之上,着力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启动“一核三城”主路网和对外交通路网建设,为2016年全面建成机场三期和武汉临空经济区核心区主路网奠定坚实基础。最后,提升产业结构,对航空执行性较强的产业,优先在区内布局和发展,淘汰区内产出低效、产业类型低端、发展与航空产业关联不大的产业,引进与航空相关的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内产业升级,重点跟踪服务顺丰航空和海航物流等大型航空物流企业入驻,实现临空产业快速集聚,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提升开发建设成效和区域辐射带动效应。

  孝感临空经济区位于孝感市东部,紧邻天河机场,毗邻武汉市黄陂区、东西湖区,是武汉“1+8”城市圈中距离空港最近、区位交通最优、生态环境最好、开发建设潜力最大的风水宝地。建立了重点对口联系机制,争取将白水湖大桥和陈天大道建设项目纳入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项目,加强与武汉市发改委、武汉市交委的沟通对接,争取协调黄陂区、东西湖区尽快落实机场二通道新增项目融资用地和开展土地征收。产业一体化方面,该区先后与武汉长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同济现代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交流沟通,洽谈投资合作事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面启动白水湖(童家湖)调蓄提排泵站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目前,省发改委(省战略规划办)正在积极向国家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随着基本建设的快速推进、高端产业的入驻、两市三区资源的整合,武汉临空经济区将迎来一个快速高效发展的黄金时期。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