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武汉经济开发区的下属公司「武汉智慧」跟「微软中国」签了份协议,要加快武汉智慧城市建设。
4年后,双方打起一场鸡同鸭讲的官司。
微软中国说,项目碰到了延迟付款、延迟建设数据中心等一堆问题,无法按期进行;武汉智慧说,微软设计方案有瑕疵、需求有偏差,又故意提供假信息;甚至挂羊头卖狗肉,里面微软Azure公有云的成色,只有十分之一。
但是,连家门口的武汉中院,都不支持武汉智慧的诉讼请求。
按照合同,这套智慧城市系统包括应急监测、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慧社区等20多个智慧场景。如果能建成,它很可能提前发出疫情预警;对抗疫期的城市应急管理,更将发挥巨大作用。
2019年8月,这个投资1.75亿的重大项目,正式烂尾。
不过没关系,9月、12月,武汉又分别跟腾讯、华为签约,推进智慧城市项目。
只可惜,疫情先至,为时已晚。
按道理,中国还有最后一道防线。
非典刚过的2004年,国家耗资11亿,打造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16年来,它高效运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哪怕是乡镇卫生院,也能将39种法定传染病直报中国疾控中心。
2019年12月29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第一个直报了4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但,并没有什么用。
然而,有人却在别处洞察了实情。
2019年12月31日,加拿大BlueDot公司的人工智能,率先发布了武汉出现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它只比中国直报系统晚两天,远远早于2020年1月9日世卫组织对中国类流感暴发的通报。
连阿里大数据,都「觉察」到不对劲:为什么淘宝口罩商的销售额,会突然暴增两倍?订单又全部指向武汉?
事情的发生,并非偶然。它们都牵涉到同一个关键要素——云计算。
2
2020年一开年,规避疫情的中国人,开启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云办公、云教学活动。
在北京一中院,法官打开了「云法庭」,用远程视频展开案件的审判与质询;在外交部,鼠年第一场例行记者会竟然用微信,发言人华春莹直接在群里回答了20个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