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高端人才受聘为武汉2016“创新岗位特聘专家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6-12-29
184

  日前,来自高新技术领域、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的国内乃至世界10位高端人才,受聘为武汉2016年度“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聘期内,特聘专家除了在企业或单位领工资,每人每年还享受20万元的政府津贴。

  武汉对人才引进的理念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行人才和项目相结合,柔性引才,来去自由的人才导向和机制,创新岗位特聘专家政策应运而生。实施7年来,一批国际、国内行业领军人才来武汉贡献力量,其中不乏院士和世界级知名专家,政策正逐渐显露出人才集聚效应。我们期待更多的领军人才借助这一政策来武汉这片热土展示抱负、施展才华,在共生共赢中感受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李建成

  52岁,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首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在精密数字高程基准面建立与维持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相关成果已推广应用到全国200多个省市区域。将在我市城市运行和智能交通保障等领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与三维位置服务应用,推动智慧武汉建设。

  王世敏

  52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现任湖北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项。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及人才计划项目10余项。将加快推动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新型绿色功能性建材等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提升我市建材产业创新水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张卫东

  50岁,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现代中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药学会中药专委会副主委,国家药品审评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1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7项,美国授权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将在小金胶囊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深入合作,打造武汉本土真正的中药大品种。

  史玉升

  54岁,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兼任数字化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北)主任,世界3D打印联盟副主席,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3D打印联盟理事长等职务。主持各类国家和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为世界3D打印行业突出贡献人物。拟将其团队研发的3D打印和3D测量技术应用于三环集团,改造和提升其传统制造业。

  陈汉平

  54岁,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华中学者(领军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煤及生物质的高效转化与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新研发了下排气循环流化床技术,率先提出了生物质热解目标产物控制转化、实现资源化多联产的思路与方法,并获得成功应用。将在我市开展生物质热解多联产技术集成优化和产业化研究,探索解决制约生物质高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冯钰锜

  54岁,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获得者,在国际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受聘后拟创建的学科发展方向为“基于质谱探针技术的临床样本检测”,通过开发一系列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方法,对小分子疾病标志物进行快速而准确地分析,从而推动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临床检验的发展。

  廖庆喜

  48岁,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长期从事现代农业装备设计与测控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6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拟通过创新岗位促进我市都市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研发,培育研究团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科影响力。

  林志

  41岁,我国公路隧道专家,现任重庆交通大学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的科研咨询和标准规范编写等工作,承担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先后获得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称号、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百名优秀工程师等荣誉。创新岗位将整合利用武汉光谷科技资源,变革现行隧道检测技术,开启车载、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创立隧道与地下工程信息化监测检测新学科。

  汤绍涛

  51岁,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客座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主要方向为小儿先天性畸形疾病微创治疗,专注先天性巨结肠、高位肛门闭锁手术和胆道畸形诊断和微创治疗,是中国小儿外科微创领域开拓者之一。拟通过创新岗位使武汉市儿童医院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及胆总管囊肿临床研究和诊治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小儿微创学科发展,提升小儿外科整体专业水平。

  杨秦敏

  38岁,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课题、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SCI、EI论文九十余篇,获发明专利五项。现担任多个顶级学术期刊的副编辑和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应用等等。他的创新岗位,可以引领华中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