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近年来,无锡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持续增强,服务业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在促进就业、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
近5年来,无锡市服务业发展支撑经济增长作用明显。2012-2016年,无锡服务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服务业增加值从3302.2亿元提高到4728.0亿元,服务业占比由45.2%提高到51.3%,5年间上升6.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同时,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列全省第三,其中市区服务业占比达到58.2%。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从2179.2亿元提高到2723.5亿元,2016年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7.1%。服务业对该市经济的贡献继续高于工业,占据产业结构主体地位,成为推动无锡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传统行业升级 新兴行业加速
近年来,无锡传统服务业不断升级。以消费市场为例,2012-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145.8亿元提高到3119.5亿元,年均增长率近10%。其中汽车销售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幅度,仅2016年,无锡市区新车累计上牌超过21万辆,同比增长16.9%。交通运输业作为传统产业,增长缓慢,而无锡苏南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年间却从323.8万人增加到556.3万人,年均增长10%以上。
旅游、文化、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行业加速增长,成为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近5年来,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3.78亿人次,年均增长7.5%;实现旅游总收入6373亿元,年均增长10.8%。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荡口古镇、灵山拈花湾、阳山田园东方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开放,万达文化旅游城、江阴梦东方徐霞客国际旅游度假区、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龙头型项目相继落地,全市旅游业态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无锡市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明显,新兴业态不断壮大。2012-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从3.9%增加到4.3%,总量从295亿元增加到394亿元,增加值总量列全省第三。2012-2016年,全市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总额从64.4亿美元提高到122.4亿美元,执行金额从51.2亿美元提高到102.9亿美元;离岸外包合同金额从42.3亿美元提高到80.9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金额从33.5亿美元提高到65.1亿美元。
未来三载 行动计划亮点纷呈
凡事预则立。在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积极推动下,今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新三年行动计划及其政策意见,即《无锡市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无锡市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的若干政策意见》。
“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注重对服务业企业、平台、集聚区中的“领头羊”精准扶持,优中选优,培育重点亮点。如政策意见中分设了对载体、平台、项目、企业的政策“章节”:载体方面,对现有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进行评比,选出各重点领域中主导产业突出、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产业发展引领作用明显的集聚示范区,连续三年给予近1000万元资金扶持,用于改造基础设施、打造服务平台、提升管理水平。平台方面,分别对服务业集聚区内运行良好、服务到位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示范企业,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奖励;项目方面,对重点项目的扶持从原本的“一次性”扶持到“连续扶持时间不超过2年”;企业方面,既注重支持“龙头”,也注重培育“黑马”,对各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每家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支持。通过3年努力,培育10家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0家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30家互联网示范企业、50家龙头企业、50家高成长性企业。
无锡市将引导推动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首次在政府产业引导母基金下设立“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计划所列七大产业领域的初创期、成长期服务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