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跨岛步伐加快 和谐之城意气风发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9-01-03
164

  跨岛发展拉开了城市格局与骨架,厦门的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施展拳脚的更大空间。 ▲集美新城的软件园三期,这个2011年开始全面建设的产业园区已颇具规模。至2017年底,园区工商注册企业1180家,全年净增企业637家,入驻员工1.2万人,实现营收125亿元。 四大新城崛起 厦门城市建成区从2002年的94平方公里,拓展到如今的335平方公里。其中,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四区城市建成区由30平方公里增加到225平方公里,占全市增量的81%。 ▲集美新城崛起蜕变。 翔安南部新城是厦门首 个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双试点”。 岛内外一体化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形跨岛发展,绕不过的是进出岛跨海通道。一座座桥跨过海、跨过岛,“厦门速度”被国人津津乐道。每一条道路,就像一根根动脉血管,将中心城区与岛外城区紧密相连。 1991年12月,厦门大桥通车;1999年12月30日,海沧大桥通车;2008年7月,集美大桥通车;2008年9月,杏林大桥通车;2010年4月,翔安隧道通车……它们让厦门岛彻底告别了孤岛时代,对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跨岛发展影响巨大。 如今的厦门,“两环八射”外环基本贯通,岛内外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基本成形。 1999年12月30日,海沧大桥通车。 一场场加快推进海陆空以及信息通道互联互通的建设热潮在厦门掀起,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也大大提高了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图为2017年10月6日,厦门首条地铁线路开通体验式运行。 2010年2月25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暨集美新城奠基仪式在集美西亭隆重举行。 2010年,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四大新城接连开工,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图为同安新城滨海旅游浪漫线。 隆冬时节,放眼鹭岛内外,处处花团锦簇、生机勃勃,高楼与塔吊连接云天,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图景愈发清晰。今天的厦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协调,城乡发展加快融合,大厦之门向着更广袤的天地徐徐开启。 这些年,在我们这座胸中藏海的城市,总有一个声音在久久回荡。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 近 平到厦门调研,他在省市领导座谈会上指出,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已成为厦门城市建设发展中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厦门应坚持“四个结合”,加快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 超前的判断,是基于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伟大的变革,也总是在直面问题中铺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 100多平方公里的厦门岛,1600多平方公里的厦门。不变的万顷碧涛,从此见证着一个巨变的时代。跨岛发展,成了摆在厦门人面前的最重大的历史命题。 目标在前,使命在肩,爬坡过坎,日夜趱行。 城市建成区从2002年的94平方公里,拓展到如今的335平方公里;岛外常住人口从2002的39.3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197万人。几个简单的数字,就已生动折射出厦门城市格局翻天覆地的更迭。“宁要岛内一张床,不要岛外一套房”,这句厦门人曾耳熟能详的调侃,已鲜被提及。 抚今追昔,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2010年2月25日,厦门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的欢呼声,至今还在许多人耳边回荡。也是在这一年,四大新城接连开工,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 扬帆出岛,风景独好。跨岛发展的背后,正是这座城市把握区域一体化机遇,加快拓展城市空间,致力于“协调发展”的宏大格局。逾越了这道千百年横亘在岛内外的天然鸿沟,今天的厦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协调,城乡发展加快融合。 大厦门,大格局,大平台,大发展。大厦之门向着更广袤的天地徐徐开启,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太多的惊喜闪耀我们的眼眸,更加强烈的奋斗激情洋溢我们的胸廓。 坚持协调发展,实施跨岛发展战略,这是对现代城市发展规律和厦门实际的高度契合,这是对400万厦门人民期盼的深情呼应。在协调发展中舒展出强健筋骨的厦门,还将沿着这样的路径阔步向前。 鹭江潮涌,海阔天空。新时代为厦门勾画出新的航行坐标,不变的,是厦门继续“跨出去”的勇气和坚持。 风起了,厦门扬帆再远航。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