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抢人才新政策够硬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9-07-09
142

  是第一生产力要素,这一点已经成为地方主政者的共识。

  一、全国抢才

  从2017年开始,全国主要城市陆续上演了“抢人才”大战,20多个城市先后祭出“送户口”、“送房补”、“免费办公室”等大招来吸引人才入驻。

  这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有杭州、西安、

  1、杭州

  2015年,杭州出台“人才新政27条”;2016年出台杭州人才“若干意见22条”;2018,杭州加码“推出了”全球聚才十条“”开放育才六条等政策,并放宽了落户政策。

  杭州不仅给予国内中高级人才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4000元/月租房补贴,最高5000元/月生活津贴;还给予高校应届毕业生最高4万元生活补贴和三年内最高30万元的银行贷款贴息;给予国家、省、市“ 外专千人 ”专家每月 5000 元、4000 元、3000 元生活津贴。

  2、南京

  2018年,南京把落户政策直接放宽至40岁以下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高层次人才在南京市购房补贴最高可达300万元。

  3、广州

  2019年1月,广州继续放宽引进人才入户的年龄限制,学士、硕士和博士分别从35、40、45周岁调整到40、45、50周岁。

  4、深圳

  高端人才、海归人士落户深圳,深圳政府一次性发放补贴,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同时不仅市政府发钱,各区政府也给发钱。

  5、郑州

  郑州实行专科及以上学历在郑州就业居住后可落户。在住房方面对“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及硕博研究生给予住房补贴,给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才提供每人10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

  6、成都

  成都实行45岁以内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在住房方面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

  7、西安

  2017年3月1日起,西安出台了“三放四降”政策,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入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

  2017年6月中旬,西安进一步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将本科以上学历落户年龄放宽至45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设年龄限制;

  2018年1月,西安公布户籍新政2.0版本,继续简化程序与所需材料成为重点。将学历落户、人才落户的审批权、制证权下放到第一线,所有个人落户申请均可在户籍窗口进行“一站式”办理,当场办结。2月新增随迁政策,未来可一人落户、直系亲属举家随迁;

  2018年3月22日,西安公安推出“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可在线落户大西安”的新举措,这被称为“三放四降”后的第四次升级。

  8、武汉

  2017年,武汉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计划,打响了“人才争夺战”的第一枪。实行30周岁以内在武汉就业创业,有稳定住所的本科生、专科生可直接落户,提供人才公寓。2017年武汉市的人口净迁移率也一举“扭亏为盈”,达到了19.78‰。

  2017年5月,武汉实施落户新政策,明确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门槛”:毕业3年内在武汉就业创业普通高校毕业生无须买房,只需提交《申报户口登记表》、户口簿、身份证、劳动合同或工商执照等材料,即可申请落户。此后,武汉陆续推出一系列创新配套措施,其中包括成立武汉市招才局、制定大学毕业生最低薪资标准,以及推出面向大学毕业生销售和租赁的“八折房”和租住房等。

  9、天津

  2018年5月16日,天津宣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本科一般不超过40周岁,硕士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户。

  10、南昌

  在全国抢人大战中,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江西南昌,直接宣布“中专学历”和“专业技能证书”即可落户。

  自2018年5月人才新政实施以来,截至2018年年底,南昌市新增户籍人口7.2万余人,其中新落户城镇总人口5万人。

  2019年4月8日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大城市取消或放松落户限制,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也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抢夺人才压力更大了!

  二、厦门之困

  厦门市在全国知名城市的列表,是谜一样的存在。

  1980年,国家分别将珠海、深圳、汕头、厦门四个沿海城市设置为经济特区。

  从行政级别上,厦门和深圳一样,都是副省级城市。

  但是厦门现在的经济地位却比较尴尬,以2019年第一季度福建省排名看,实在是拿不出手。

  实际上,厦门市很早就开始了人才引进规划,仅“双百人才计划”到2019年就已经进行到了第十二批(每年一批)。按照“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基础人才”的梯次模式,涵盖了从诺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级别,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数学名师、医学人才、高技能专才等较全面的人才池。2018年,厦门引进毕业生、成熟人才、技能人才、留学人员、外籍人才等各类人才约4.8万人,总量及各类人才引进数量均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成熟人才、留学人员及外籍人才入厦就业数量均有大幅度增长。

  但是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人才工作的普遍重视和投入,相比之下厦门市的政策已经显得并不突出。

  尤其是:厦门是全国最著名的房价倒挂城市之一,即拥有远远超过与本地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的高房价。

  以“房天下”适时二手房价格指数,厦门市6月份二手房挂牌26476套,来自2474个小区,综合平均价为47505元/平方米---这个价格在北京等于是五环边的小区。在北京这样的房子以两室一厅出租价可以到8000元/月;而在厦门同样单价的房子,三室一厅出租价才到3500元/月。

  超一线城市上海,今年1月份房价均价49000左右;一线城市广州,房价均价也才32000左右;至于南京、杭州等二线翘楚,房价均价均不过30000。

  截至目前,2019年厦门市房价均价大概在43000左右,在二线城市当中排名稳居第一。回顾厦门市历年的房价水平,发现二十年来,厦门市的房价居然翻了31倍。

  安居方可乐业,住房问题,必然成为厦门引才战略的重大瓶颈。

  三、大招来了

  2019年2月26日,厦门市迎来了新就任的市委书记胡昌升同志。在就职厦门市市委书记之前,胡昌升任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省委党校校长、省委编委副主任。

  厦门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陡然提速。

  就在6月份,厦门市委办公厅出台了【厦委办发(2019)46号】文件,即《关于完善我市高层次人才安居政策的补充通知》,对原有的人才安居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

  1、1000万元!要房给房,要钱给钱

  《通知》显示,对新引进来厦门的A+类人才,可以无偿赠送不高于20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或者直接领取1000万元购房补贴!

  1000万!

  1000万!

  1000万!

  2、原政策直接Double!

  已经在执行的《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实施意见》,对高端人才给予货币化住房补贴,标准如下:

  A类人才:购房补贴每人每年10万元,最长发放期限10年,累计不超过100万元;租房补贴每人每月5000元,最长发放期限5年,累计不超过30万元。

  B类人才:购房补贴每人每年8万元,最长发放期限10年,累计不超过80万元;租房补贴每人每月4000元,最长发放期限5年,累计不超过24万元。

  C类人才:购房补贴每人每年3.5万元,最长发放期限10年,累计不超过35万元;租房补贴每人每月3000元,最长发放期限5年,累计不超过18万元。

  新《通知》则要求,将A\B\C三类高层次人才的购房补贴,分别提高到200万元、160万元、130万元!

  ----特别要注意C类的提升比例,高达近4倍!!!

  从此首付不是梦!

  (租房补贴标准全部将Doubel)

  3、人才房供应

  厦门市一直有专门的人才房,以较低的价格专项供应。

  这次的《通知》提高了人才房的面积,并对人才房未来的上市交易模式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不过人才房作为一种救济支持措施,供应量并不大,位置也不是很好,特别是住房面积并不占优势,所以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成为引才计划亮点。

  后记:厚积薄发

  厦门市虽然有着房价之困,产业结构之困,人力资源之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是厦门的机遇所在。

  厦门市的高房价集中在岛内思明区和湖里区,而在岛外的几个区,房价并不变态,且土地储备量也很丰富。

  厦门市的产业分区很明显,传统工业集中在同安区和海沧区,服务业集中在思明区和湖里区,科教集中在集美区,翔安区正在开发。而这种历史上人为形成的分隔定位“高地”,实际会创造出彼此之间流动的效益,特别适合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创业创新的机会非常多。

  厦门市的人力资源之困,更是将给来厦门创业的“新厦门人”巨大的发展机会。厦门每年光外地旅游人群就高达8000万人次,本地的现代服务业还在起步阶段,新兴科技产业也都在蓄势待发---而厦门市本地常住人口才411万人。

  尤其重要的,在厦门,是没有“霾”这个字的。厦门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随着厦漳泉一体化的加快推动,必将产生更多新的发展机会。

  钱多,人少,速来!

  -------------

  小广告:本人作为厦门市第十批高层次引进人才,于2018年4月来厦门已经一年多。如果你对来厦门投资或创业感兴趣,或者希望参加厦门市的人才引进计划,可以向我免费咨询。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