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首次亮相,绘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壮美蓝图。
认真梳理规划草案关键词,交通运输、现代产业体系、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热词频频出现。踏着“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强劲的鼓点,朝着未来五年发展宏伟目标,郑州正砥砺奋进,铿锵前行。
建设国内国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郑州解读】
打造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郑州将以“三网融合、四港联动、多式联运”为核心,着力完善布局合理、联动便捷、功能完备、衔接高效的运输体系,加快构建全球通达、全国集疏的大通道体系,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三网融合、内捷外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以航空网为引领,以铁路网为骨架,以高等级公路网为支撑,强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打造链接国际、辐射全国、带动全省、高度融合的交通网络;构建四港联动、无缝衔接的综合枢纽体系,努力打造陆空海对接、多式联运、“零换乘”的交通枢纽体系;打造多式联运、畅通高效的综合运输通道,加强国际、国内和都市区运输大通道统筹布局,努力发挥各种运输方式齐备、多式联运、衔接高效的综合性优势,全面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大物流体系,着力强化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三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跨境E贸易,加快建设“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物流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现代产业新体系
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郑州将坚持国际化、智慧化、高端化、市场化发展方向,持续构建以智慧产业为统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都市生态农业为基础,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努力推进、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郑州行动,着力构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产业比重达到70%,工业增加值达到55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150亿元,年均增长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85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按照“服务都市、富裕农民、优化生态、繁荣农村”的功能定位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结构优化、产城互动、功能互促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走协调发展城镇化道路
郑州将以中原城市群“一极三圈八轴带”总体布局,按照“核心带动、组团布局、节点提升、联动周边”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大都市区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75%以上,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30万人。
优化完善区域规划,持续推动周边组团建设和发展,持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等各项工作;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推动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新农村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提升和道路、庭院、公共场地等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为基础,以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为支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施都市区便捷交通工程,以“井字+环线”城市快速路网和内外环高速为骨架,加快“双环+放射”路网、道路微循环、静态交通等系统建设,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上快速路、快速路15分钟上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