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记者从郑州市工业企业疫情防控与经济运行双统筹工作推进会了解到,截至2月29日,全市应复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55家(规上企业2276家,核减21家停产企业),已复工2255家,累计复工率100%;应复工344085人,已复工291284人,用工恢复率84.7%。可监测的2041家工业企业日用电量4137.8万千瓦时,用电恢复率86.5%。全市复工指数为88.7%。据统计,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下降30%左右。
疫情发生后,郑州市迅速组织口罩、消毒液、负压救护车等重点企业复工、生产,对所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派出驻厂工作专班,24小时坚守生产一线,帮助企业解决人员、设备、原料、资金、运力等问题,稳定生产。目前,全市防护口罩生产企业增加到13家,日产量从20余万只提高到200万只,已累计生产2000.5万只;消毒液制品企业增加到7家,日产量达到218吨,累计生产消毒用品2640吨;药品生产企业11家,遂成股份、润弘制药2家列入工信部防疫药品运行监测企业;防护服生产企业达到5家,医疗器械和防护专用车企业共5家,宇通客车顺利交付55台负压救护车后,又接到300台生产任务订单,红宇专用汽车已顺利完成10台医用车生产任务。
郑州市制订印发《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分批分期组织复工复产,强化企业疫情管控举措,利用大数据健康系统,一企一码。成立了16个县(市、区)及重点企业的复工复产服务专班,围绕“人流”,主动对接企业员工返岗需求,实施“企业—驻地”点对点服务;围绕“物流”,积极办理A、B类通行证、货运通行证(C类),以及通行证明1300余张,满足企业运输物流需求;围绕“资金流”,开展产融精准对接服务,积极推荐纳入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加强与金融部门协同办公,增加企业授信贷款,协调贴息补贴、税收减免政策;围绕“产业链”,推广1+N复工模式,推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步复工复产,对市域外企业,及时发函协调,确保复工各环节协同推进。并且,为口罩、防护服生产企业紧急拨付专项资金1240万元,推出了“加强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工作的10项举措”,落实“两承诺、一抽查、一服务”机制,扎实做好企业疫情防控、承诺事项随机抽查、事中事后监管等工作。
据了解,受1月份春节放假、生产时间减少,以及2月份疫情冲击,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下降30%左右。县(市、区)工业增速普遍大幅下降,主导产业受疫情冲击较大,重大工业项目开复工不足。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复工快、达产慢”问题突出,企业复工用工缺口较大,产业链配套不顺畅,企业资金压力大。
下一步,郑州市将抓牢疫情防控,抓实复工复产,确保3月中旬企业用工恢复率达到90%,3月20日前全部恢复正常生产秩序。主要举措包括:持续做好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推动复工企业复产达产,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开(复)工,高度重视企业入规,加快惠企政策落实,加强企业服务统筹协调。并且,强化防控物资保障,郑州市将挖潜提升现有企业产能,加快企业转产,增加产能,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设备、原料、资金等方面问题,进一步提升口罩日产量达到300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