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引进了一位法国教授,他太太也是外籍,其居住证的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根据相关规定必须离开中国,再次申请。25日举行的上海市委全会上,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通过上述例子,表达了对“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等人才政策细化落实的期盼,以解决海外人才的后顾之忧。
目前已知的上海人才政策,已经含金量不少。
首先,围绕居住证和户籍,有重大突破出台。比如,根据目前实行的居住证政策,需要7年转户籍,而今后,最短可以缩短为2年、3年、5年或 7年不等。而拿到一定规模风投的创业人才,也将可以直接落户上海。再比如,居住证积分要素设计将有重大变化。从过去主要看学历、职称、缴金、纳税,今后要看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效益、团队纳税等因素。
居住证制度在上海已实施多年,自2002年6月起,上海首先在引进人才中试行居住证制度,2004年又在来沪人员中扩大施行。居住证制度打破了不迁入户籍就不能在沪正规就业的传统模式,为各地来沪创业或就业的人才拓展了进沪渠道。自2009年起,上海的户籍政策开始从以往的“指标限定”转为“条件管理”,并出台了居住证满7年转户籍的政策。
2013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居住证积分管理,取消了人才居住证和一般居住证的差别,统一施行积分制,并根据不同的积分,提供梯度化的公共服务。凡达到标准分值120分,就可以享受包括同住子女参加高考等市民化待遇。
其次,针对国际化人才的引进,也将有不少突破。
为了引进国际创新创业人才,上海将在“永久居留权”也就是绿卡上先行先试,放宽永久居留权的受理条件,简化办理程序。同时,对外国专家到了60岁就要求其退休回国,最多延期到65岁的规定,今后上海也将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优先办理外国专家证,放宽年龄限制。
对于留学生群体,按规定,过去外国留学生在上海毕业后必须要到其他国家工作2年后,才能回到中国工作。上海也在争取展开试点,让外国留学生比如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可以毕业后直接在上海就业。
来自上海市组织部门的说法是,这些政策有望在6月底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