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资讯 如何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5-06-03
183

  沃锐猎头资讯报道:成果转化难已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步伐的症结之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激励不够,其劳动价值和成果收益得不到有效体现。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必须要提高创新主体“收益率”。

  上海市委、市政府5月26日公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比例、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鼓励科研人员在职离岗创业等多项“提气”举措,有望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原动力”。

  来自科技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5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科研成果3万项,但其中能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有20%左右,形成产业规模的仅有5%,这与发达国家高达70%—80%的成果转化率相去甚远。

  比如,科研团队无法获得成果的处置权和使用权。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科技发明成果90%上都属于职务发明。但按照法律规定,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在其单位,而科研人员获得的奖励、报酬等“回报”,标准相对都比较低。

  其次,人们呼吁鼓励国有企业通过股权奖励、分红等方式激励科技、管理人才,但根据有关条例,国有企业(含股权)无偿划转范围不含个人,即不允许国企对个人实施股权奖励。此外,对国企的考核内容侧重于财务指标和国资保值增值,国企经营者收入来源为工资薪金,基本不包括与创新业绩挂钩的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工具。

  一些科研人员建议,要进一步从制度上保障创新主体的创新收益,用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确定高校权责,调动各方积极性。此外,对于离岗创业的高校人员要提供创业服务,有效对接高校和市场,同时要用严格的教学保障机制维护教育质量。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