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改革、金融服务,是成都高新区为创业企业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点举措。同时,他们还对入园的创业企业有着整体规划。
这个规划叫做“阶梯培育”。
“我们参考国家中小微型企业划型标准和成都市中小企业培育类型标准,结合成都高新区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将区内企业按照年销售收入指标分为五个梯度进行分层培育”。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局长鲜荣生说。
鲜荣生所说的“五个梯度”分别是: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为“大企业大集团”;年销售收入在4-10亿元的为“提升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至4亿元的为“小巨人”企业;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1亿元的为“成长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为“拟上规”企业。
本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宗旨,成都高新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以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为培育标的,即重点培育工商、税收和统计关系在成都高新区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
“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与现有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业企业等孵化培育体系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可从多个层面和维度推动企业在壮大规模的同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规范治理水平。”鲜荣生说。
这样的目标选择建立在分析之上。成都高新区整合了多个 ,如规模以上企业统计 、火炬统计 、企业上市培育 、成都市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工程 等,构建起了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据悉,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企业“梯度培育库”累计新增重点培育企业70家,都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40家,生物产业企业8家,高端装备产业企业5家,节能环保产业企业13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4家。到现在,成都高新区重点培育的企业总数已达1582家。
这样的阶梯培育已经看到了成效: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新增上市企业5家,上市企业总数达26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20家),约占成都市上市企业的一半,四川省上市企业的四分之一;其中,创业板企业有9家,占据四川省的半壁江山;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总数达30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8家),占成都市的70%,四川省的47%,挂牌企业数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第五。
成都高新区培育企业的重点是有选择的。他们支持的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和生产性服务业“4+1”主导产业,以及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产业和金融、商务服务业“7+2”等重点产业领域。
在这样的企业培育体系下,为配合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动力,成都高新区近日又发布了“三大经济支持政策”,推动重点存量企业多拉快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所谓“三大政策”,是指《成都高新区支持项目加快建设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鼓励重点存量企业多做贡献的若干政策》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稳定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若干政策》。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邱旭东介绍,出台三大政策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成都高新区在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率先提质升位、率先转型升级,努力当好成都首位城市的首善之区,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省、市经济增长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