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川常住人口已连续7年增长,平均每年增加人数达37.2万人,2017年四川常住人口达8302万人。特别是成都,凭借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和开放共享的包容性,吸引了大量周边省份人口。仅2017年,从省外流入成都的常住人口就达46.6万人。(3月31日《成都商报》)
四川常住人口连续7年增长,这一消息令人振奋。而且,自2011年起,四川常住人口总量开始逐年递增,保持较大增长幅度,常住人口规模实现连续7年增加。2017年四川常住人口8302万人,比2010年8041.8万人累计增加260.2万人,创2000年来四川常住人口总量的新高。而就业因素影响的人口增加效果明显,就更是令人欣喜。
据省统计局分析,省外人口近年来也大量入川定居,特别是成都的“引才”效果明显。根据省统计局数据,居住环境、适宜的气候、医疗水平、川菜美食吸引大量周边省份人口入川安居。2017年,流入成都的常住人口达到46.6万人。去年,成都出台人才新政十二条,共吸引13万余名本科以上学历人才来蓉落户发展。全球化智库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成都以6.6%的占比,名列海归创业最爱选择的城市第三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超过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
以上事实说明,四川人口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前来四川的人口呈现年轻化、受教育程度高趋势,且科技创新人才增多。近三年来,全省共实施各类国家和省级引智项目512项,引进1100多名外国高层次人才。2017年,全省引进“高精尖缺”外籍专家410人。2017年全年批准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5944件,同比增长59.6%……正如相关部门负责人所言,四川在引才引智方面的下一步“要实现外国人才来得了、用得好、待得住、流得动”。
据四川在线3月30日报道,由省人才办会同有关有关方面梳理形成的“2017年四川人才工作十件大事”已于近日新鲜出炉。过去一年,四川的人才工作有很多亮点,如首次形成“1+5”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人才改革“四梁八柱”架构基本确立、创造性出台放权、松绑“姊妹篇”、省校省院省企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第十六届“海科会”签约成果再创新高、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取得明显成效、首次举办港澳地区“四川人才活动周”、打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组合拳”、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考核“指挥棒”、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这十大亮点即是四川人口增长的一个个助推器。
人口,过去一直被视为“累赘”,然而,自从“人口红利”逐渐式微后,人们开始对人口问题重新重视。人口越多,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过去那种“人多是负担”的观念已经过时。何况,来四川定居的群体中,除了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二孩政策放开这些导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外,来四川工作、生活、创业、学习的人也逐年增多。而这一切,正是由于四川出台的一系列科学而合理的政策,加上四川本身的魅力,才使众人云集四川,尽享“天府之国”的美好。
四川自古以来,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四川人勤劳、善良、包容、智慧。虽然四川地处西部,但经过改革开放40年,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大省,“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等经济发展高地,是西部物资集散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加上各项有效的引才政策,才使其魅力无限,众人向往。由此,欢迎更的多人来四川,携手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