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上映,三天过亿,十天近5亿元的票房成绩,大有超越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2》所创下的6.17亿元票房纪录之势。这样的成绩,让很多人看到了国产动画雄起的曙光,也让很多业内人士开始关注国产动画产业。然而与此热闹景象相反的是,作为西部动画的领头羊,今年重庆的原创动画产量仅仅只有一部。
沃锐重庆猎头小编近日也采访了重庆动画行业的相关人士以及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院长周宗凯,对于重庆动画产业的尴尬境地,他们很无奈也很着急,而关键问题还是人才的流失。
伴随着动画分钟数的减少,重庆的几个有名动漫基地也显得十分萧条,如南岸区茶园国家动漫基地、水星重庆动漫基地等也人数寥寥,基本没动起来。前几年涌出的不少“动漫基地”,但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动画分钟数的减少,其实不止是重庆,全国大环境都是如此:2014年国产电视动画产量继续走低,全年产量为411部(其中完结220部),部数较2013年下降13.4%。对此,重庆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重庆视美动画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兴告诉记者,减少并不是坏事,这正是国内动画在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去年全国动画总产量为13万分钟,是前年的一半。今年还会减少,大家只做精品动画了。”
原创动画制作周期长,从市场调研到人设剧本,再到外包制作,《波波熊猫吉吉虎》花了两年时间。当记者问及《波波熊猫吉吉虎》为什么要采用技术外包时,必然传媒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市内人才缺乏所致。“其实我市一直是动漫人才输出大市,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等多家高校都有动画专业,可人才出来后大多都径直流向了北上广,即使在北上广,做游戏的人才也比做动画的多得多。”而在北京工作的小程就在为游戏画图标,一个图标可以达到两百到三百的价格。她告诉记者,做游戏设计的每月工资基本可以达到万元以上。
“是综合因素造就这种情况,不止是工资问题。”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院长周宗凯说。他对人才外流现象表示理解,他告诉记者,“因为北上广动画游戏产业发达,每年出品动画游戏多,工资待遇又好。有才干的年轻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往那个地方走。”但单纯地克隆动漫产业基地并不能为动漫产业带来长足发展,动漫基地的荒废就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