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沃锐猎头报道:携手合作,谋求共赢。这是区域共同发展的基本理念。当然,合作中同样存在着竞争,有竞争才有活力。那么,长沙成为“中三角”双首位城市之一,目前的优势有哪些?又如何实现这一发展目标?
长沙成为“中三角”首位城市之一,并非主观上的一厢情愿,而是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能性。在“中三角”的三大次级城市群中,环长株潭城市群的“3+5”结构,与武汉城市圈的“1+8”结构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1+7”结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即存在着由“3+5”结构演变为“1+5”结构的现实可能性。“中三角”形成双首位城市结构的现实依据,就在于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由“3”向“1”的转变,即要由3座城市构成的城市群变成单一的超大城市。2014年长株潭地区的GDP总值为11555亿元,武汉的GDP总值为10064亿元,超过近1500亿元,两者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经基本相当,特别是在工业经济方面,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倍。
“中三角”能不能形成双首位城市结构,不仅关系到长沙和长株潭的发展,还关系到湖南乃至整个“中三角”的崛起,长沙作为“湖南长子”,应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一是要紧紧抓住湘江新区获批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的机遇,提升长沙发展定位,首先要缩小长沙与武汉在城市发展预期上的差距。从“中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来看,如果说武汉是“中三角”的“广州”,那么长沙则应该定位于“中三角”的“深圳”。在“中三角”长沙不能心安理得甘居老二。既然深圳能够后来居上赶超广州,长沙及长株潭为何不能后来居上赶超武汉?二是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更加积极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融城同城步伐,力争长株潭城市群的“化三为一”进程实现实质性突破。三是要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在转型创新发展前列。着力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藩篱,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吸引创新要素及其他发展要素加速向长沙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