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企业“外脑”助力产业升级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6-05-23
140

  国际同行认为不可思议地“快速突破”,沈鼓集团却说不神秘。因为沈鼓集团已经积累了10年科技创新“外脑储备”。沈鼓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建立的沈鼓—大工研究院,以其“战略捆绑式”创新,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代表。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的邓德伟副教授经常到沈鼓集团生产一线,为出现问题的叶轮进行现场“会诊”。这位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回国就参与到沈鼓—大工研究院的筹备建设中,是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改革的见证者之一,也是“科研特区”政策的受益者。“驻校建院的模式,打破了过去一事一议的松散型校企合作方式,我们这些老师都是双重身份,既属于学校又享受着企业的相关待遇。”邓德伟笑言,每当自己穿上湖蓝色的沈鼓集团工作服,拿着企业门卡走进厂区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时,就有种“不见外”的认同感。

  沈鼓集团董事长苏永强说,科技创新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搞一锤子买卖。怎样有效利用社会创新之源并与企业研发拧成一股绳?早在2006年,沈鼓集团就与大连理工大学共议战略性、长期性合作,沈鼓—大工研究院应运而生。在资金和人才投入上,沈鼓集团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的项目研究经费,并选派部分研究人员入驻校园,大连理工大学则以主要研究人员、相关实验仪器设备、科技信息等作为技术投入。在这里,大学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是完成沈鼓集团的科研课题,工作津贴由企业发放,项目评审后还可依据等级享受与企业科研人员一样的创新奖励。

  沈鼓集团科技管理部长姜大任说:“企业离市场最近,它知道国家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跃方说:“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因为有了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优势,才能满足沈鼓集团的重大技术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了压缩机、蒸汽轮机、通风机、泵类产品、大型容器等产品研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正是有这样的“一拍即合”,沈鼓集团创新能量持续释放。自沈鼓—大工研究院成立以来,累计开展科研项目上百项,多项重大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被行业誉为“摘得压缩机皇冠上的明珠”的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大型煤化工压缩机等四大核心产品,均依托研究院的平台突破了核心技术。

  乘此东风,2012年11月,大连理工大学又牵头协同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4所高校和沈阳鼓风机集团、北方重工集团、大连华锐重工集团、瓦轴集团4家企业,共同成立了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他们瞄准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依靠创新驱动,打造综合竞争优势,提升了辽宁省重大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助力重点装备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政府、企业、高校的多元参与,给予重点保证和政策倾斜;“流动不调动”跨体系的人事管理;开放共享的科技资源……一系列改革举措,使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犹如巨大的“磁场”,吸引协同单位展开深度融合,以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2项。协同创新中心不仅为企业科研攻关出成果,同时也为企业定制培养人才开辟了新天地。2011年起,大连理工大学专门成立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创新实践班,每年招生40人,已累计培养120余人。他们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校企研究院,已联合培养重大装备方向的统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16人,定向为企业输送创新人才。

  工业重镇沈阳产业升级阵痛 多项支柱产业产能过剩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罗超  沈阳核心地段大型商场茂业百货人迹罕至。徐海是沈阳鼓风机集团(简称沈鼓集团)的一名工人,今年春节,沈鼓集团将全体员工的假期延长到正月初十。

  2016-02-24 09:10

  工业重镇沈阳产业升级阵痛

  ” 不仅是工人,沈鼓集团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日子也不好过。2015年内,根据不同分公司的情况,职工薪资均有不同程度下调,用徐海的话说,“这就是逼你走人呢。” 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沈鼓集团的现象并非个例。这里聚集着以沈阳机床[1.50% 资金 研报]、北方重工、沈鼓集团为代表的二百余家装备制造业企业,2015年随着制造业的下行,多家企业出现减产、亏损的状况。

  2016-02-24 02:31

  工业重镇沈阳产业升级阵痛 制造业企业面临普遍降薪

  ” 不仅是工人,沈鼓集团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日子也不好过。2015年内,根据不同分公司的情况,职工薪资均有不同程度下调,用徐海的话说,“这就是逼你走人呢。” 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沈鼓集团的现象并非个例。这里聚集着以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鼓集团为代表的二百余家装备制造业企业,2015年随着制造业的下行,多家企业出现减产、亏损的状况。

  2016-02-24 07:38

  沈阳会思考的制造出路好(全面振兴再出发)

  随着《沈阳“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实施,制造业智能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让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吃下定心丸——沈鼓集团研发出国内首台10万立方米空分压缩机组,AP1000核主泵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内首款锐翔电动轻型飞机批量生产,沈鼓集团、特变电工[0.72% 资金 研报]等骨干企业高端产品产值占60%以上。 今年,沈阳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2%,比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

  2016-05-03 07:12

  大连企业年平均人工成本:73450元

  2015年,大连市企业平均人工成本73450元,比2014年增长1417元,增幅为1.97%,企业平均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17.81%。其中,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48066元,比2014年增长750元,增幅为1.59%,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占人工成本总额的65.44%;社会保险费用占人工成本总额的18.30%;福利费用占人工成本总额的3.94%;教育经费占人工成本总额的0.44%;劳动保护费用占人工成本总额的0.77%;住房费用占人工成本总额的5.63%;其他人工成本占人...

  2016-05-22 19:31

  东北振兴寄望民营经济发力

  面积占全国的1/7,人口有一亿多,粮食产量占全国1/5多,能源资源、产业基础、科教人才力量雄厚,集聚着大量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一重、一汽、长客、鞍钢、沈鼓、沈飞、大连造船…… 那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工商联界别的小组讨论上,新华联[1.13% 资金 研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的发言让人印象深刻,他说,以他的亲身考察、体验,为什么东北地区的经济始终搞不上来呢,原因是发展民营经济的。

  港媒:中国东北振兴政策走新路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为加快发展步伐,2003年,中国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在政策的扶持下,东北经济度过了曾经一枝独秀的“黄金十年”。

  盛京银行全力助推新一轮振兴发展

  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盛京银行年初以来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43亿元,加大对沈阳商业城[1.68% 资金 研报]、国美集团、兴隆集团等优质商贸服务领域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盛京银行累计向辽沈地区民生领域投放贷款400。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