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6-05-23
160

  缘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无数有识之士来到杭州,耕耘这片创新的土壤,一步步实现美好的梦想。

  自2007年杭州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以来,文创产业成为杭州经济的新增长点,强劲助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多年来,在提高文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创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道路上,杭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摸索创新出一套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业“杭州模式”。2015年,杭州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232.1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22.2%。

  在杭州参观考察,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服务文创产业发展的运作令人印象深、启发大。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杭州市上城区牢牢把握国家、省市金融改革与创新战略,积极对标美国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全力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样板区。目前,基金小镇累计入驻金融投资类企业260家,到位资金约40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200亿元。基金小镇管理机构通过打造“车库咖啡”山南升级版、开展资本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加强资本与产业对接,为众多创客提供良好创业环境。计划未来5年,管理资产余额超过5000亿元,进一步拓展推动创新创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让中小微企业创新细胞活跃起来,让想创业、能创新的人都有机会、可作为,用私募金融的集聚效应,换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乘数效应。

  如今的杭州,已是国内私募和风投的“兵家必争之地”。半年前,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加快私募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此举被业内人士称为金融业发展不容错失的历史机遇期,将进一步优化杭州私募金融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各类私募金融机构集聚发展,从而助推杭州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财富管理中心。

  在文化金融服务方面,杭州市一直处于全国文创发展的前列,无论是建立文化银行、创新金融产品,还是提供担保贷款,杭州的文化金融实验为文创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除了金融给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杭州模式”的形成还体现在政府主导、集聚驱动和人才驱动。

  杭州市注重规划的连续性,明确文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自2005年以来,接连出台文化产业发展系列规划,提出要使“创意产业”成为“文化的支柱产业”不断明确文化的发展方向。据业内专家分析,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初期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之所以能够实现后来居上的跨越式发展,与杭州市政府从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高度给予大力扶持和引导息息相关。在杭州市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国际动漫节被誉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人气最旺、影响最广的动漫盛会,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跻身全国文化领域四大展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平台,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为杭州文创助力。目前,杭州以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不断完善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了“两圈集聚、两带带动”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新格局,共集聚文创相关企业8千多家,2014年营收超过千亿元。集聚成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无数的化学反应在大大小小的集聚区内发生,为杭州文创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我市考察团参观了杭州两家文化创意产业园:西溪创意产业园通过旅游、影视等产业的融合发展,2015年实现总产值9.6亿元,投资拍摄的影视作品票房超过50亿元;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围绕“创意的基地和平台、产业的集聚和品牌、艺术的摇篮和家园(创意+产业+居住)”的功能定位,打造出集产业发展、产业孵化、展览展示、艺术休闲、特色配套等一体的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创意产业园区。

  从2008年起,杭州市从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一系列人才政策,搭建了创意人才栖居的美好凤巢。2015年1月27日,杭州出台了最具吸引力的“人才新政27条”——《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加大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对政策进行创新。杭州市已成为全国文创人才的聚集高地。

  与先进地市相比,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方方面面的差距。中国文创的“杭州模式”是经验,更是一种思考与启迪,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政府如何作为、文化市场如何盘活、文化创意人才如何为我所用等关键性问题,创新服务、优化环境要一马当先。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