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的安全分类和备份要求
根据国家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标准要求,对计算机数据也要进行分类保护。在实施过程中应按照数据的性质和重要程度来划分类别,并按照其类别来采取相对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依据安全等级的分类情况制定相应的备份规则。
第一、对于系统公开数据,按照信息安全保护标准第一级即用户自主保护级的标准对数据进行普通性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第二、对于信息系统中的一般性数据按照信息安全保护标准第二级,即系统审计保护级的标准制定数据备份保护方案,对重点数据做到定时备份。
第三、对于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具有高机密性高价值性的数据,应按照信息安全保护标准第三级,即安全标记保护级的标准,通过网络冗余技术进行多份备份。
第四、对于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最重要的核心关键数据,应按照信息安全保护标准第四级,即结构化保护级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异地冗余备份确保该类数据的绝对安全与完整。
2、数据备份的模式
目前几乎所有的备份软件都能支持这几种备份模式: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其中完全备份是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某个时刻的完完全全备的份,包括系统参数、环境变量。增量备份是基于完全备份的基础上对上一次备份后增加的和修改过的数据进行备份;而差异备份则是对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发生变化和修改过的数据进行备份。
完全备份的优点是简单有效,但随着企业数据量的迅猛增长完全备份的时间也大大增加。而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由于备份量小使得备份时间大大减少,但操作起来技术要求比较高。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来选取最合适的备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