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锐南京猎头8月7日:根据国内临空经济发展经验,随着机场业务突破一定临界点,临空经济集聚能力将加速发展。据了解,首都国际机场的旅客年吞吐量在2004年突破3000万人次之后便开始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与之相应,北京临空经济区也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到2010年,已经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参与《规划》编制的有关人员认为,禄口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于2009年首次突破千万人次之后,逐步进入引发临空经济集聚效应的发展期。
目前,在机场周边的江宁空港工业园、溧水柘塘航空产业园以及横溪陶吴工业集中区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航空产业基础。其中,江宁片区已初步形成了航空制造、临空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的集聚,溧水片区依托空港,先进装备及航空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
前不久我市召开的枢纽型经济建设工作推进会强调,整合枢纽资源、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是枢纽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要努力把三大枢纽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市创新型产业的新集聚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根据《规划》,空港枢纽经济区将大力发展以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业、航空物流产业和航空制造业为主的“航空核心产业”,以临空高科技产业和临空型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航空关联产业”,以及以高端商贸、商务业和临空型现代农业为主的“航空引致产业”。
在空间上,将形成空港一核心、禄口和柘塘两片区和若干功能组团的产业布局形态。空港核心枢纽区将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服务业、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业和临空物流业,布局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禄口片区包括禄口中心区、产业集聚区和横溪组团,作为空港枢纽经济区的优化开发区,将重点布局航空制造、高端商贸、电子信息、智能电网、医疗电子等先进制造业,商务办公、高端商贸、酒店会展等临空服务业,以及特色现代农业;柘塘片区包括柘塘、石湫、铜山组团,将重点布局科技研发、生物医学工程、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应用技术等高科技产业,航空运输保障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
空港枢纽经济区的建设,不仅是枢纽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的集聚,而是枢纽设施、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规划》指出,通过产业联动发展、基础设施联动建设、资源要素联动配置、生态环境联动保护,实现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