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八大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到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系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日臻成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蕴涵其中的发展战略深意。
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最大的瓶颈制约是资源环境问题,最大的短板也是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对生态环境建设始终高度重视,但过去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路径和方法认识不够。生态文明建设面对的问题是极其复杂和深层次的,实际上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人们看得到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实问题;二是资源环境形势恶化背后的人类不当行为,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三是导致人类不当行为的制度问题;四是价值取向问题。我们党正是从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制度变革和文化重塑的角度,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它要求把绿色化贯穿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化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时,“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产生冲突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种选择是生产力质量优劣的选择,是一种价值取向,因为绿水青山是比金山银山更基础、更宝贵的财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是国民经济绿色化的过程,包括国土空间绿色化、经济社会绿色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等。绿色化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可以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