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对于青岛这座城市来说,创新恰恰是深植于血脉之中的城市禀赋。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市提出要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市积极搭建“创”平台,构筑“创”体系,营造“创”生态,在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中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
来瞅瞅青岛是如何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
2012年,当“创客”对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时,青岛已经抓住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机遇,启动了“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工程。
截至2016年底,全市孵化器累计竣工面积1274万平方米,投入使用面积882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7200家,在孵企业5000余家,毕业企业689家,入驻企业成功上市51家,300余家企业获高企认定。全市国家级创业孵化载体达到96家,总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为推进创新创业资源聚集,2016年我市又启动了创新创业街区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创业街区有12个。
(青岛生物医学工程孵化器效果图)
与此同时,青岛市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服务,迅速完成了千帆计划“1+8”配套政策体系建设,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创客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
有效激发和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增能提效,着力改革项目经费管理、人才职称评聘、科技成果转化等瓶颈因素,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源头动力,加快推进各创新主体和要素间协同互动,提升创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