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3月30日讯 (记者沈则瑾)上海静安区街道党工委日前更名,在街道党政内设机构“规定动作”之外,“自选动作”设立“社区人力资源办公室”。区委书记孙建平说,静安要以“社会工作人才”的理念和范畴,来对静安区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先进的人力资源开发。
静安区是从2010年起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的,居民区书记、居委会成员、专职党群工作者、居委会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社区事务员、消防生产和安全生产社工等都纳入了社区工作者范畴。截至今年2月底,静安区共有社区工作者1048人,其中就业年龄段649人。
设立“社区人力资源办”是静安区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机制的优化升级版,将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去行政化。统一规范管理的目标是增进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静安区在梳理街道和社区的一线基层队伍后,统筹管理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社工,以及各类辅助人员在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在此基础上,还将扩大社区人力资源的范畴,把那些对社会治理同样重要的队伍纳入进来,例如社区和楼组中的各类骨干队伍、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中的各类人员等。
提高薪酬待遇,是为了体现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尊严。在这之前,静安区设置了社区工作者队伍“五级十三档”结构,薪酬待遇与岗位级别挂钩,薪酬水平在4万-12万之间,近两年里社区工作者在激励机制下流失大幅下降,工作积极性提升,但学历和考证等要求,让一些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很难向上突破。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静安区和街道社区人力资源办已确优化岗位等级,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忠诚度的新思路。副区长邓小冬介绍说,今后将优化静安区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制度,更注重社区工作者的实际能力与工作绩效。如在岗位晋升时,规定最近连续3年考核都须合格以上等次作为岗位晋升的基本条件之一;连续两年获考核优秀者或获评区级优秀社工增多可获提前1年晋升。对社工薪酬待遇将“抬高底部、减缓坡度、普遍受惠”,按照人均收入高于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建立与岗位等级和绩效考核相衔接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并根据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静安区还将拓宽职业发展平台,让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能够成为各类党政人才的重要来源。据悉,静安区将选派年轻干部到社区等基层一线任职,同时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街道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真正建立起一个优秀青年人才到基层和社区,党政人才从基层和社区中来的良性互动机制。
静安区的街道体制改革方案显示,为加强基层建设,该区先实行了“机关瘦身”,区级机关按照5%的比例精简公务员编制,节约出来的编制用于支持街道加强配置,调整后,街道由原来的50名实际公务员编制,增加到现在的6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