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昨天发布上半年上海经济数据,今年1-6月,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356.8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1个百分点。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还是负增长,但多个分项指标已由负转正,部分体现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数据更在二季度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表明上海经济依然充满韧性与活力。
线下市场困难时培育在线新经济,传统工业承压时力推新兴产业,外来消费不足时深挖本地潜力……上海始终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正是坚持第一时间危中寻机、抢抓先机,经济运行方能在逆境下呈现新机遇、新亮点、新动能。
关键词:逆势增长
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稳步复苏,以互联网、数字化和科技创新为依托的相关行业较快发展,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逆势增长。其中,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4%;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增加值增长8.0%。
上半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5976.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增长势头明显好于全市工业。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95.7%,新能源产值增长22.8%,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10.5%。
生活必需品类及与居民防疫相关的商品零售额较快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7.5%,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4.8%,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29.3%。上半年,全市网上商店零售额1227.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7.7%,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金融市场成交额1068.5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
增速比一季度提高9.4个百分点。
关键词:由负转正
上半年,上海出台实施扩大有效投资“20条”政策,确保投资在特殊时期发挥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回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一季度的下降9.3%转为上半年增长6.7%。
工业投资领先增长,上半年增速达15.0%,比一季度提高12.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在大项目带动下增长20.1%,连续十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均扭转一季度的下降态势,上半年分别增长7.0%和2.2%。此外,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新基建“35条”政策,聚焦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领域,一批新基建项目加快推进。
上半年,上海推出促消费“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活动,有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消费品市场逐步回暖。数据显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2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当月实现由降转增,6月份持续正增长。
关键词:降幅收窄
二季度以来,全市工业生产连续3个月实现当月增长,累计降幅逐月收窄。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14.7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1个百分点。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9%。
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9.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下降14.0%,降幅收窄4.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0.8%,降幅收窄9.5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46.7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