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江药物实验室、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加快建设,“人类表型组”等重大专项推进顺利,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上海正在加速从“创仿结合”向“首发引领”转型,涌现出以“九期一”、呋喹替尼等为代表的全球首研新药和以PET-CT为代表的国际一流医疗器械,“九期一”更是填补该领域全球17年没有新药上市的空白。
与此同时,“一核多点”布局基本形成,优势企业快速崛起。以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为重心,以临港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东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金海岸现代制药绿色承载区、北上海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和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为依托,构建起“1+5”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浦东、闵行、奉贤、金山、嘉定、徐汇等6个产业集聚区产值占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2%左右。
心脉医疗等8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全国生物医药科创板上市企业26.7%。恒瑞达生等8家企业获12个细胞治疗产品临床研究批文,占全国产品数57.1%,2020年上半年,复星凯特、药明巨诺在全国最先进入CAR-T产品新药上市申请受理。君实生物推出首个国产PD-1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复宏汉霖推出首个生物类似药,三生国健成为上市三款治疗性抗体类药物的抗体药物领军企业。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特征明显,外资生物医药企业占比57.3%。国际TOP20药企中,辉瑞等17家企业将中国区或研发总部设在上海,国际TOP20医疗器械企业中,美敦力等14家企业将中国区或研发总部设在上海。联影医疗全景动态PET-CT、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等一批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薛敏、李宗海等一批海外背景高管和科学家归国创业。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认为,上海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具有独特的优势,上海的新药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首位。在去年全国获批的12个创新药中,上海的创新药占到了三分之一。“尽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但大多数跨国医药巨头的研发中心还是在上海,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比上海能够吸引更多的研发人才。”李佳认为,“上海在前瞻性、集成性部署相关大设施方面具有综合优势,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