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海市松江区临港产业园区,G60星链产业基地开工,一期工程将建设数字化卫星制造工厂、卫星在轨测运控中心等。其中,卫星工厂的设计产能将达到每年300颗,预计于2023年投入使用。“十四五”期间将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应用生态。
这样的开工场景,在上海松江频频出现。过去5年多时间,松江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0.2%,2021年1至9月同比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连续70个月保持增长,总量跃升至上海市前列。
谋划建设G60科创走廊
松江区地处上海西南郊区,“十二五”末,松江的地方财政收入增幅等核心和先导性指标列全市尾部。“十三五”时期如何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成了松江的重要课题。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提上议事日程。松江虽然地处上海郊区,但是在地理位置上有其特点与优势:松江是G60沪昆高速的上海起点,境内G60高速里程达40公里,与沿线的浙江嘉兴等城市有天然联系。对标国际上沿着交通通道建立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的经验,松江“十三五”规划锚定“创新”二字,G60科创走廊设想应运而生。2016年至今,G60科创走廊从上海松江出发,一路拓展至长三角9个城(区),成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展先进制造业,松江区将1000多亩房地产用地转为产业用地。同时通过违法用地整治等举措,腾出了近7平方公里土地,为创新策源地布局拓出了新空间。
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华道生物医药公司的细胞工厂里,一排排自动化细胞培养机正在运转。“我们的目标是要让百姓用得起细胞药物治疗。松江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公司董事长余学军指着户外的变电站说,“我们现在租赁的厂房电力不足,开发区就为我们单独扩容了电力设施。”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短短5年,在G60科创走廊松江段,一大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和头部企业落地,先进制造业拔地而起。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