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三大经济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当属京津冀动静最大,先是北京产业转移,疏解非首都功能,然后确定通州为北京副中心,最后是雄安横空出世,成为千年大计。在这个过程中,河北应该是受益最大的,北京的产业转移基本都被河北承接了,更别说雄安又落在其行政区划内,加上2022年的冬奥会,河北从未受到如此的关注。
毗邻北京的廊坊市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以及香河县)自不必说,简直与北京同呼吸共命运,北京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给三县带来房价上涨的理由,还有首都第二机场直接辐射了廊坊、保定和涿州等区域;保定甚至一度传出要成为北京的副中心,后来副中心落地通州,但是雄安给保定带来了更大的利好。唐山——河北两大经济中心之一,也因为承接了首钢的产业转移而得利,就连张家口,昔日环首都贫困带上的城市,也因为冬奥会变为明星城市。但是河北有一个城市,在这一系列的动静中,变得默默无闻,它就是河北的省会石家庄。
在雄安时间下,石家庄的机会在哪里?
一
石家庄,当地人喜欢称为“国际庄”。一种说法是叫庄大都是乡村,石家庄是唯一姓名中有庄的城市,所以“国际庄”显出石家庄的雄心;还有一种说法是缺少补啥,比如五行缺水,姓名中就会有一个带水字的,“国际庄”也是这个道理。不管何种理由,石家庄百年之前,的的确确是一个小村庄。村庄之小,在清光绪《获鹿县志》中有所描述,“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就是到了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也不足0.1平方公里,仅200户人家,六百余口人。
从小村庄到大城市,转机出现在1903年—卢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施工,在石家庄建了火车站,让石家庄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于是,石家庄成了中国惟一一个因铁路而兴的大城市。所以石家庄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就是这个火车站,也是经历了机缘巧合。正太铁路修建的时候,本是冲着历史名城正定来的,可是正定南面就是滹沱河,铁路过河得架桥。当时的法国总工程师为了减少费用,将起点南移,从柳林堡移至振头站(石家庄站)。
如果仅仅因为铁路而兴,现如今的石家庄也无非是一个大火车站。幸运的是,这个火车站城市再一次被“馅饼”砸中——成为河北省的省会。
河北的省会本来没石家庄什么事。新中国成立前,河北的省会一直在保定和天津之间转移。解放后,一直维持这样的轮回,先是将河北省会定在保定,后来天津划归河北省,又将省会从保定迁入天津,过了几年,鉴于国内外形势,河北省会又回到了保定。到1968年,轮回结束了,省会从河北迁移到石家庄。之后曾有动议将省会再迁回保定,但是最终不了了之,石家庄一直是河北的省会了。
解放后省会换地不仅仅是河北一家,比如河南,从开封换到了郑州,比如安徽,从安庆换到了合肥,虽然到现在都有一些争议,但是郑州和合肥都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可以作为一省的老大。郑州2017年的GDP超过9100亿元,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九,预计2018年能破万亿,进入万亿俱乐部。第二名洛阳的GDP不及郑州一半,当年的省会所在地开封还不到2000亿元。而合肥,当年的情形还不如石家庄,2017年已经超过7200亿,省会城市排名第九,安徽的第二名芜湖,GDP总量也不到合肥的一半,曾经的省会安庆,也才1700亿元。郑州与合肥的GDP增速都超过8%。你可以说安徽、河南是集全省一力来发展省会城市,但毫无疑问,这也能证明上述两个城市的资源聚集能力。
再看看石家庄,其所在的河北省2017年的GDP全国排名第八,也算是一个经济大省,河南是排名第五,安徽排名第13。而石家庄的GDP在省会城市中的排名第13位,总量6000多亿,在河北仅排名第二,距离第一名唐山的差距有1000亿,石家庄的经济总量显然与河北的经济实力不对称。另外郑州在河南省的GDP占比是22%,合肥在安徽的GDP占比是更是接近30%,石家庄在河北的GDP占比仅16%。
二
在河北,石家庄不能称为经济核心,充其量只是经济中心之一,因为它的前面还有一个唐山。这也是一对瑜亮城市,类似于青岛与济南,大连与沈阳,福州与厦门等。2017年,石家庄的GDP总量超过6000亿,而唐山超过7000亿,两者相差在1000亿左右,河北的第三名是沧州,3800多亿。在增速上,唐山增速只有6.5%,而石家庄则超过7%,
唐山的低增速是有原因的。在治理雾霾、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到2020年,河北省钢铁产能要压减到2亿吨以内。这意味着河北有60%的钢铁企业要关闭、整合。众所周知,唐山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业内流传着一句“戏言”:全球钢铁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调产能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唐山,所以其GDP增速偏低。压缩产能也导致河北的GDP增速整体不高,排名第一的就是石家庄,也仅仅是7.3%。但就在唐山低增速的情况下,石家庄与唐山的差距却进一步拉大,2016年石家庄GDP总量仅比唐山少400多亿元,2017年就扩大到1000亿,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增速,石家庄短期内超过唐山的可能性不大。
这几年石家庄的GDP增速一路下行,从2013年的超过9%跌到2016年的6.8%,2017年才有所反弹,到了7.3%,这与其他省会城市尤其是中西部省会城市之前的差距很大——这些城市的增速大都超过8%,比石家庄低的只有沈阳、哈尔滨和兰州,呼和浩特等。
石家庄为什么增速偏低?这与石家庄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2017年石家庄三大产业比重是7.4:45.1:47.5,第三产业略高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明显偏弱。石家庄的第三产业比重自然无法与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相比,北京第三产业比重都已经超过80%了。那就和哈尔滨相比(2017年石家庄的GDP比哈尔滨只多出不到100亿),2017年哈尔滨的三大产业比重是10.8:28.7:60.5。有人说,这个对比不合理,哈尔滨比较特殊,是传统的消费型城市,那好,我们可以看看郑州,2017年郑州的三大产业比重是1.7:46.5:51.7。
就在第二产业中,石家庄有“药都”之称,传统支柱性产业有制药、纺织和水泥等。比如石家庄市制药行业占河北省制药行业总量比重超过70%,2015年河北省的医药工业总产值为867.43亿元,占到国家2015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22%。但是制药与水泥都因为雾霾治理的需求,整改的整改,搬迁的搬迁,关闭的关闭,棉纺业更是早就没落。2017年石家庄全年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2045.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1.5%,纺织服装业增长5.7%,食品工业增长10.7%,钢铁工业下降3.9%,建材工业下降2.0%,医药工业增长5.4%,石化工业下降4.6%。在旧产业没落的同时,新兴产业却没有培育起来,在石家庄,你基本看不到新经济的身影。更别说和杭州、成都等城市相比了。
传统产业过重直接导致了石家庄的工资不高。2017年石家庄的平均月工资水平是5886元,低于合肥(6173元)、郑州(6191元)成都的(6402元),而又因为北京对周边的带动,石家庄的二手房房价达到了每平方16406元,仅略低于武汉,高于成都,合肥,郑州。这无疑会限制了石家庄人才的流入。之前戴德梁行发布一项研究结果:看一座城市的前途与竞争力,是星巴克越多的地方越有活力。世界上星巴克最多的城市是在上海,有539家,北京有231家,西安有40家,郑州有21家,石家庄的星巴克数量应该屈指可数。
三
在河北省的最新规划中,唐山为国际化沿海城市,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这个基本靠谱,唐山的工业基础决定了这个定位还是可以实现的。石家庄的定位是京津冀城市群中南部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级商贸物流中心。
先说交通枢纽,港口和机场,石家庄都不占优势。拿石家庄的曾经的优势铁路来说,高铁时代它的重要性远不及郑州、合肥。和普铁时代相比,石家庄的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在削弱,这同样会给其国家级商贸物流中心的定位带来影响。
今年地方“两会”期间,石家庄提出构建“4+4”产业发展格局,即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四大产业,培育壮大旅游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节能环保四大产业。从其规划中够可以看出,第一个“4”是其重中之重,这对石家庄显然是一个挑战。
石家庄的机会就在于雄安。不久前发布的雄安新区规划刚要中,对于雄安的产业定位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这与石家庄的未来产业定位有众多重合之处。
这种重合显然不是要石家庄与雄安竞争,而是石家庄利用雄安机会,实现自己的跨越。在为雄安的产业配套服务上,保定等城市显然不及石家庄。如果雄安要创造“雄安质量”,那么石家庄就是雄安质量的落地者和提供者,石家庄与雄安可组成一个生态链,创意在雄安,而制造在石家庄。这一点上,石家庄应该向杭州和合肥学习。当然,石家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这座城市从雾霾中解脱出来。